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时间:2022-05-18 19:35:04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上下五千年,流传于民间的艺术文化灿烂辉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术已失去妆容,蒙上一层历史的尘沙。步入21世纪,各项活动中,以保护这些历史文物、文化遗产为目标,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是中国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西,晋南刺绣很受青睐,也是渊源历史沉积下的文物。我们应该保护她,并且要以创新的经营理念,以促进民间艺术和其他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山西晋南刺绣;文化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74-01

前言:站于黄土高原,放眼望去就像走进了远古洪荒,陌生苍凉,沟壑纵横岁月沧桑。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不仅演绎了悠久历史,也孕育了许多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山西省就有很多值得去研究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含剪纸刺绣等等。这其中以晋南刺绣而独具特色,也是最具特色之一的。

一、山西晋南刺绣的民俗文化

伴随历史进程,人对美的本能追求和基本工具,材料出现使得刺绣很早就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早在周代就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之说。《诗经·唐风》中的“素衣朱(礻暴)”、“素衣朱绣”则真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刺绣艺术,而当时的唐,正指山西中部地区。而且山西是中国民间刺绣的发源地。其独特的针法图样堪称一绝,然而晋南刺绣也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分。刘恪山曾经说过,“全国各省的民间刺绣我都见过,都没有晋南的好,因为它的文化积淀很深厚,历史悠久。晋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上古时代的首都都在晋南,晋南的农业和经济也很发达。”可见晋南刺绣的影响。

在山西地区偏南的村庄里,百姓平日的生活起居包括衣服等,多以刺绣来装饰。而且晋南刺绣分布广泛,在运城、临汾两个地区的临猗县、吉县、临汾市等地较为普遍。刺绣图案,种类繁多并且隐射这里的民俗风情,体裁也较常见。在晋南刺绣中,绝大部分刺绣都发源于群众之手,在这里大多数人家的女孩在少年时代开始学着刺绣。伴随年级的增长,也积累了很多的技能手法,从只靠模仿的孩童变成了有独立创作能力的绣手,这也变成了晋南刺绣传承的一种方式。绣者大多能灵活展示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的设想。有的浪漫,有的真实,有的夸张,创造出数不清的刺绣工艺品极有趣味又夹杂了不少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山西晋南刺绣的工艺艺术特色

(一)针法灵活,图案秀丽

山西晋南刺绣的技巧,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一般以平针、斜针、散针绣和套扣绣、打子绣、盘金绣等多种针法为主,各种技巧相互交融,结合使用,形成了晋南刺绣粗犷、浓烈、朴实的地方风格。并且晋南刺绣取材范围很宽,而且造型生动、有些刺绣艺术品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绣品不但绣工精细,造型优美,而且色彩艳丽非常引人,成品既是一件难得的民间工艺品。

(二)继承传统不断创新

晋南刺绣艺术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还不断创新。近年来晋南刺绣在图案上也常出现能体现时代气息的纹样图案,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多彩的图案呈现的不仅是黄土风情,更有时代气息。这些朴实而又绚丽的晋南绣品文化穿越历史后在民间无声的沉淀,更是一代代农村妇女巧手穿引,言传手教,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的奇葩。

三、传承发展

山西本是是较为封闭的内陆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给大众文化以丰富滋养的同时,又紧紧地封闭了它,使山西的民间文化能够在长期的封闭状态中从容地完善自己和保留自己的原始风貌。山西民间刺绣便借助于这特有的文化历史特色,从而得以在民间传承数千载,并不断提升拓展其独特的表现技巧和表现领域。我们从每一件作品中都不难体味到一种深沉的厚重感来,这种厚重是观念、技巧与生活的高度完美的统一,是来自对时空界限的准确把握。

但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新一辈的重视,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民间艺术作为一门使用的民间手艺对此变化不理不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在保护好自己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融入现代创作。用途很宽泛。“晋南民间刺绣”更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也是中国特有的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文物。

民间艺术展现了了5000年的中国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新一代的设计人不但要从民间艺术中学习民间艺人对色彩和图案的运用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创新精神。目前在中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多摹仿学习国外的设计,缺乏我们本民族的风格特色,和本应有的中国特有的气派不应该只来源于国外而放弃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不但要有时代精神更要有我们的传统风格。我们不能把一个美丽的图案锁在柜子里,我们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特有的魅力。但是在保护学习民间元素的基础上我们也要要学会创新,这是发展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一。

推荐访问: 民间艺术 传承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