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

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

时间:2022-05-18 17:05:04 浏览次数:

zoޛ)j馟i'gngn@))))))M;]M}ם4m7Ӯߝiׯ;׽;|iiiN?规范和标准,在演唱原生态民歌的时候,善于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很注重声情并茂的表演唱。如康巴地区之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基本不受四川方言的干扰和影响,藏歌的演唱一贯比较干净而准确。

(二)非常讲究气息的运用和控制,笔者在声乐教学中发现普遍的藏族学生都能较好地对歌唱气息进行把控,特别是在担任甘孜藏族自治州“快乐男声”分赛区评委工作时,面对数以百计的藏族歌手或者组合时,感觉尤为明显,这种对气息的有效控制应该是与日常的歌唱行为习惯和气息意识分不开的。原来藏歌经常都会在歌曲高潮处设计一些有难度的个性化表现,因此藏族孩子习惯了这种气息支撑的训练和巩固。

(三)“舞必歌”“歌必舞”为藏歌的演唱增添了表现力,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藏族孩子更喜欢在空间更大的场地或舞台演唱,而不喜欢中规中矩在教师琴房狭小的空间被“捆绑”着学习歌唱。无论是练声还是作品演唱,基本都希望用上肢体语言,在动中唱、在动中练。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使声乐学习提高了效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四)“振谷”的技巧运用,“振谷”又叫“缜固”,它是藏族人民独有的一种歌唱技巧的藏语名称,“振谷”原本是藏戏唱腔里一种与跳音相关的特殊而高难度的声乐演唱技巧,后来逐渐形成藏族声乐演唱的基础元素和演唱特质。按照藏语的直译,“振或缜”指喉咙声带,“谷或固”指弯道,“振谷”是一种运用气息和喉头协调配合形成得非常富有藏族特色的演唱技巧,也即装饰性技法。它是一种风格性、规律性很强的(从两个音的“缜固”形态到十二个音的“缜固”形态都存在)音乐表现形式,其声乐技术含量很高,所以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康巴藏歌演唱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演唱技法,“振谷”的运用与藏语元音的音韵、声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振谷”技法的基本形态而言,其音乐走向的共同特征就是装饰性常常围绕上行或下行乐句,呈现起伏有致地波浪式回落状态,而音乐主要由主旋律和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后缀型“振谷”音型结合而成,这种随处可见,随时相生的,数量不等的装饰音,为音乐作品的情感传递、声乐演唱效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优化、美化作用,有效地增强了作品风格的表现力。“振谷”这种跳音技法和我们传统意义上靠横膈膜支撑的短促跳跃技法不一样,它一般由最少两个音,最多十二个音组成一个“振谷”跳音形态,演唱时,要求喉头稳定,气息有控制,声带有配合,在咽后上方发出一种过渡性的似断非断,断中有连的连续跳音,这种跳音更多需要喉部力量的支持才能完成。笔者发现,不是所有的藏族孩子在演唱藏歌时都能很好地运用“振谷”技巧,依然需要引导和“培训”。

(五)“嗽音”技巧运用,嗽音是在藏歌节奏比较自由的山歌、牧歌等体裁中常运用的歌唱技巧,这种技巧很多时候也有即兴发挥的成分,在歌唱进行中,当第一个音从正常的音量发出后,后面的音逐步在音高转换的过程中发出以舌根音(舌面后音)“h”为字头音的“he”(嗬)、“hei”(嘿)等音或“ê”音。这种音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声带的放松,低处有点类似于轻微的咳嗽,高处则能把山歌和牧歌的高亢嘹亮表现得淋漓尽致。嗽音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演唱技巧,笔者经常为名副其实的原生态藏族歌手的嗽音技巧而折服,应该说嗽音是我们民族声乐宝库中的财富。

(六)其他装饰音的运用,康巴藏歌在演唱技巧上还更多地采用前倚音、上滑音、下滑音、顿音、连音等技术性处理,可以说装饰音的使用是藏歌演唱技巧的重要特质,一首简单朴实的藏歌通过使用这种装饰音(单装饰音、双装饰音、多装饰音)技巧,让旋律变得异常丰富,让歌曲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让歌曲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传递。

这首由李坤作词、阎飞作曲的经典藏歌《翻身农奴把歌唱》,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多次倾情演唱,从作品引子部分对“嗽音”的使用,再到装饰音(前倚音、滑音、连音)的使用和“振谷”的技巧呈现(“万丈”—两音振谷形态、春光—三音振谷形态、无限好——四音振谷形态),无一不带着浓厚的藏族声腔演唱特质和歌唱技巧。

五、结语

康巴藏歌的风格和演唱技巧是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康巴儿女创造积淀的财富,是民族文化大家园中的奇葩。这些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将原生态藏歌的唱法和中西声乐理念不自觉地进行了有机结合,如歌唱语言、歌唱位置、真假声结合、歌唱气息的支撑和控制、喉头的稳定与控制等。不仅如此,还以其独有的特质,如振谷、嗽音、装饰音、歌舞结合等手段的使用,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康巴藏歌不再是躺在高原的藝术品种,它已经以其鲜活的形象,独具的魅力走向平原大川,走向世界,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向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康巴藏歌进行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传承是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艺术志》,甘孜州新闻出版局出版2007.10.

[2]《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第一卷》,甘孜州文化局集成办公室编1987.05.

[3]《康定传统情歌精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10.

[4]更堆培杰《西藏音乐史略》,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孟新洋《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与技巧初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03期.

[6]常留住《藏族歌曲声乐教学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3月上海第一版.

[7]次仁朗杰 卫英《略论藏戏唱腔(囊达)的演唱艺术》,《西藏艺术研究》 2009年1期.

[8]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9]欧阳昭《藏族原生态民歌的审美特征》,《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4期 2009年8月.

[10]冯伯阳《藏族音乐文化发展初探》,《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5年第02期.

[11]胡金安《对藏戏声乐的一点浅见》,《艺研动态》1986年第二期.

推荐访问: 藏族 演唱 风格 技巧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