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泾阳那年花开日,商帮风云散尽时

泾阳那年花开日,商帮风云散尽时

时间:2022-05-12 13:00:10 浏览次数:

一百多年前,陕西流传着两句民谣,“陕西的县,泾三原”,“宁要三原,不要西安”,就是说陕西最好的县是泾阳、三原。

随着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陕西商帮这个现已不被人熟知的群体,走进人们眼前。

其 实,叱咤风云的陕西商人远不止一个安吴寡妇周莹。陕西有一出著名的秦腔剧《张连卖布》,剧中的布商张连唱道:“先把那渭南县当铺坐下,西安府开盐店咱的东家。兰州城京货铺招牌悬挂,西口外金刚钻发上几车。”这几句唱词毫不夸张,在明清时期,陕商开当铺、设盐店、走粟行、贩金砂,几乎垄断了从西安到兰州直至口外的商贸活动。

如今,提到历史中的商帮,人们大概会想到山西的晋商、江南的徽商,对陕商却知之甚少。“这是一种误读!”有陕商研究第一人之称的西北大学教授李刚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陕西商帮才是独占鳌头的天下第一商帮。即便在晋商、徽商崛起后,陕商依旧三分天下有其一。《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曾论述道:“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

运粮换引收获第一桶金

明代初年,刚坐稳龙椅的朱元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帝国的北疆。这位马上得天下的君主尝试过蒙古人快马弯刀的厉害,他更深知,尽管多年征战,只不过是把蒙古人撵出中原,赶回草原老家。谁也说不准,这些成吉思汗的子孙哪一日又会引军南下。

于是,朱元璋设立九边重镇,打造起帝国最重要的军事防线。然而很快,朱元璋又为钱发愁了。设立九边重镇已倾尽帝国财力,而要供养边关的几十万大军,更是捉襟见肘。

所幸,一个叫杨宪的御史站了出来,给朱元璋献上“食盐开中”的谋略。这条谋略,或许不如当年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那样如雷贯耳,却也结结实实地让朱元璋松了一口气。终于,天子可以不再为边关将士的吃喝操心了。

从汉代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盐铁专卖,政府垄断了盐铁贸易,商人不得染指。所谓“食盐开中”,便是有条件地从壁垒森严的国家专卖制度中撕开一个缺口,允许商人经营盐业,但前提便是商人把粮食运到九边重镇。

“食盐开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商人自己组织粮草布匹,负责运输,把军需物品运到九边重镇,分担朝廷的负担。军队接收后,不用支付银两,而是给商人发“盐引”。“盐引”是从事盐业贸易的许可证,有了这个东西,商人才能去全国各地的盐场采购食盐进行贸易。长年被国家垄断的盐业专卖利润极高,拿到“盐引”,几乎就是拿到了真金白银。

九边重镇中,有四个都在当时的陕西,分别是延绥镇、固原镇、甘肃镇、宁夏镇,因此有“明边重陕西”之说。八百里秦川又是著名的产粮区,得此地利,无数陕西人走上运粮换引的道路。他们把关中的粮食运到边关,拿到“盐引”后随即南下两淮,接着再把食盐销售到全国各地。

在晋商、徽商崛起之前,陕西商人做了近百年的运粮换引独门生意,获利巨大。他们掘到了第一桶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商帮也由此诞生。手握资金的陕西商人由此开始了数百年的商路传奇。他们既四处出击,驼铃漫漫走西口,腰缠十万下扬州;又苦心经营根据地,让泾阳、三原县城,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骏马快刀英雄胆,干肉水囊老羊皮

一百多年前,陕西流传着两句民谣,“陕西的县,泾三原”,“宁要三原,不要西安”,就是说陕西最好的县是泾阳、三原。西安是陕西的省会,但陕西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却在泾三原。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那年花开月正圆》的主要故事情节,都发生在泾阳。

当年的泾三原究竟有多繁华,不妨从茶叶这一必不可少的日用品说起。泾阳并不产茶,但陕商却从印度人手中学会了砖茶技术。于是,他们把湖南安化几乎弃之不用的黑毛茶运回陕西,在泾阳压砖、发花,做成了茶砖,并取名“泾阳黑砖茶”。做成茶砖的茶叶,不仅别有一番风味,而且特别易于运输。陕商垄断砖茶技术数百年,获利颇丰,其它地方的茶商直到抗战时期,才制作出合乎标准的砖茶。

泾阳只是陕商的大本营,而他们的经营网络早已遍布全国。比如经营四川自贡盐业的商人,绝大部分是陕商。陕商修建的西秦会馆,如今已成为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还有在贵州茅台镇办协兴盐号的陕商高绍棠,决定搞多元化经营开酒坊。他回到故乡找来凤翔柳林镇酿酒名师,携带西凤酒的配方来到茅台镇,利用赤水河的水和当地的优质高粱,经九次勾兑,创造了品质优异茅台烧锅,也就是茅台酒的前身。

经商天下的陕商,把源源不断的财富运回关中。清朝初年,从西部地区押送到泾三原的银两大约有3000万两白银,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是8000万两,这就相当于帝国收入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华尔街”实至名归。

大荔羌白的温家,在四川办盐井,家里也是大地主,有一年粮食丰收,其母看到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就不高兴地问儿子,咱家的银子怎么没有粮食多,儿子带着母亲到家里藏银子的地窖去看,看到千万两大锭的银元宝堆在那里,比丰收的粮食还多,温母竟高兴地笑死了。

行迹遍布天下的陕商,形成了不畏艰险、剽悍的风格。近代的四川学者在分析陕商在四川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曾经说过,“川人不善经营尤畏远途,故不能与陕人竞争”。陕西商人活动的范围主要在陇青川陕蒙藏的西部地区,这里地处偏远,民族杂居,常常强盗蜂起,一语不慎,即有杀身之祸。风险莫测的商路,锻造出了陕商尚气概、先勇力的强悍性格。“骏马快刀英雄胆,干肉水囊老羊皮”,成为陕商形象的写照。在今天可以看到的史料里边,就有富平大商李月峰、高陵巨富刘锡等人在商旅途中与强盗搏斗的记载。

无可奈何花落去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大女主”周莹,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据记载,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她历经坎坷建立起陕西吴氏“商业帝国”,成为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被称为“安吴寡妇”。

不过,“安吴寡妇”个人的成功,对于整个商帮的命运来说只是回光返照。正是在周莹生活的历史时期,天下第一商帮命运多舛,荣光褪去。

可叹那年花开时,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西方列强不仅拥有坚船利炮,也带来了品质更优良的洋布。数百年来,贩运江南或楚豫土布到西北各省是陕西商人的主要业务。但到清末后,土布市场受到外国洋布洋纱的排挤而迅速衰落,陕西布商纷纷破产歇业,到了清末已是“陕西土布行,家家倒闭,每岁百万之利益为外人夺去。”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吴家的土布生意便在洋布冲击下一蹶不振。周莹决心引入织布机,才让家族生意起死回生。然而現实中,能够顺应时势,弃土布而生产洋布的陕商少之又少。

商帮内部矛盾,又让陕商的盐业生意遭遇重创。在两淮盐场,由于不能和徽商竞争,陕商陆续退出,陕西本土市场则被晋商占领,四川的盐井业也由于战乱导致资本不够,市场迅速萎缩。

持续数年的陕甘回民起义,又给商帮最后一击。公元1862年,陕甘两省回民暴动。清军连吃败仗,西安城被围困长达一年多。眼见西北局势危急,清廷将当时战斗力最强的湘军与杀伐决断的左宗棠调入陕西,此后多年征战,陕甘回民起义以失败告终。

起义军所至,关中各地的富室大户皆受到扫荡。后清政府数十万大军入陕征剿,征派粮饷,掘地以尽。此二者,令陕商数百年积累的财富搜罗殆尽。

李刚认为,战争只是外因,真正的内因是传统商帮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失去了竞争优势,衰落是无可避免的。秦腔剧《张连卖布》中形容陕商的生活:“娶妻小赛过那南京俏画,买丫头和小子装烟倒茶。清早起人参汤先把口下,到午间把燕窝拌成疙瘩。”又说“捐功名只要那官高势大,仿巡抚坐总督布政按察。”由此可见,陕商积累的巨大财富,主要用于奢侈生活与捐功名买官,而非再投资。所有这些,自然与现代商业文明格格不入,也决定了百年商帮最终的命运。

推荐访问: 泾阳 花开 那年 散尽 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