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雪龙号”纪实(三)

“雪龙号”纪实(三)

时间:2022-05-05 18:00:08 浏览次数:

十二、北极之光

青岛白龙

2012年7月2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奥帆中心码头正式启航,踏上了为期89天的北极科学考察之旅。

第五次北极考察将对我国北极科考传统考察海域继续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并首次穿越北方海航道,挺进北大西洋,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应冰岛政府邀请,“雪龙”船还将停靠冰岛,并举行外事交流活动,这也是我国极地考察历史上首次以“雪龙”船为平台,访问环北极国家。此次考察,预计航程17802海里,创我国北极科考航程之最,科研人员在沿途和重点海域,将开展一系列海洋科学考察,包括白令海、白令海峡、楚克奇海、北方海航道、弗雷姆海峡、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冰岛附近海域等,总调查时间为512小时。

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向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杨惠根授考察队队旗,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向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马德毅授纪念旗。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代表局长刘赐贵,看望了全体科考队员并作出征前的动员报告,指出: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是中国极地考察“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极地综合环境调查专项实施的第一个北极航次,将首次穿越北方海航道,挺进北大西洋,访问冰岛,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争取在北极科学研究热点和国际合作领域有所突破,显示和扩大我国在北极地区的实质性存在。

临时党委书记、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杨惠根——一位年轻干练的专家型海洋研究所长官,1965年9月出生于“天堂”苏州,浑身都闪现着江浙才子的灵气。1992年获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进入中国极地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空间物理科目中的高空大气层、紫外线、电离层、大气与地球磁场的关系,研探南极的地理、气象、垂直南极磁力线与“极光”为代表的空间物理现象。

除漠河以外,中国没有高纬地区承载实验室、观测台。于是专家刘顺林被派到日本的“昭和”站,学习期自1992年11月至1994年4月。1994年3月,中日在中国中山站展开合作,筹建“南极中山站目测极光观测台”,杨惠根又被派往日本“昭和”站学习,并在该站越冬。

2013年7月5日的《北极之光》报刊载了杨惠根领队撰写的《发刊词》:

7月2日,我们118名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员满载光荣的梦想与国家重托,乘坐“雪龙”船离开青岛,踏上了通向北极的学习之旅、光荣之旅、神圣之旅。

今天,宣传极地考察进展、弘扬南极精神、展示队员风貌的《北极之光》,在编辑部各位同志的辛勤工作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出版了,我代表科考队临时党委表示热烈祝贺!

科学考察北极是一条探索自然、挑战自我、战胜危险的艰辛之路,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开拓创新、走向自由王国的神奇之路。希望每位队员共同参与、精心耕耘《北极之光》这片自己的精神家园,播下梦想与激情的种子,收获探求未知的喜悦和共同战斗的友谊,为人类科学认识、和平利用北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这种北极长征的领队致词,带有中国对北极和平开发利用“白皮书”的意味,预示着此行外交活动、国际合作项目必不可少。

在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的118名队员中,虽有许多“老极地”科考人,但也有三分之一的队员第一次登上“雪龙”船,首次前往极地科考。新人对船上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拉着老队员问东问西,在“雪龙”船的上下左右欣赏不已。非常有意思的是,观看新奇的人里,也有人成为了新奇:雪龙号出发的前日,一对身穿结婚礼服的新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新娘子就是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队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博士厉丞烜。

7月1日晚,脱下新娘装的厉丞烜穿上科考队队服,正式归队。第二天就和船上117名队员一起,告别祖国,走上漫漫征途。婚期原定在6月30日,因原定“雪龙”7月中旬出发,后来确定为7月2日,而婚庆场地已排到了次年2月。谈及其间的波折,厉丞烜感慨万千,“最要感谢的是我的老公,他不善言谈,却一直默默地支持我。当我非常愧疚地告诉他,婚期可能要延后的时候,他一劲儿宽慰我,让我安心去北极。”

厉丞烜与单位领导商量:婚礼如期举行。仪式一过,小两口立奔青岛奥帆中心码头,让“雪龙”船见证爱情,在船上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她说:“老公登上‘雪龙’船,在了解了科考队的任务后。对我说:‘老婆你真棒’,他是在为我骄傲,我心里很温暖,但又有很多愧疚,回来后一定好好地陪陪他和家人。”

此次北极科考,厉丞烜负责海洋二甲基硫痕量气体的测量研究工作。她说,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而生自海洋微藻类的二甲基硫与二氧化碳的作用相反。研究它,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科考队员中,有人新婚燕尔,有人初为父母,还有的父母年迈病重。可既然选择了海洋,也就选择了孤寂艰辛,离乡背井。无论是去南极、北极或是大洋,几月甚至一年在海上漂泊,已是家常便饭。对家人的不舍,已化作情感的动力,为祖国的海洋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天苍苍,海茫茫,星移月动,飞鸟绝迹。118名壮士赖以生活、生存的家就是这条雪龙。龙体的康健、矫健是举国举家的祈望。考察队自青岛开航,轮机部就没有停歇过。在轮机长的带领下,机舱全面清洁、油漆,对各种机器设备维护保养抢修。

7月3日开始,“雪龙”船的真空马桶系统

因使用不当,造成系统瘫痪。机舱平均每天要接到3个以上的马桶维修任务,白班人员在保障机舱各种作业的前提下,不知疲惫、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地解决马桶故障。

7月4日傍晚,值班机工发现,海水总管道一处漏水严重。接通知后,机匠长带领铜匠,迅速投入紧张有序的抢修工作中。凭借着熟练和扎实的业务技能,半小时彻底解决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

7月6日凌晨4时到8时,值班人员发现三号空压机工作异常,本该下班休息的二管轮,却和白班人员一起,对3号空压机进行缸头总成的拆解维修。在极度疲惫下,二管和大家一起连续作业10小时,才完成了对三号空压机的维修。晚饭后,二管又投入下一轮的值班。

推荐访问: 纪实 雪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