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教育需要务实

教育需要务实

时间:2022-05-04 12:40:09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终于有了诺贝尔奖,莫言的获奖让很多人松了口气,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仍然忧心忡忡,并没有因为这个奖而觉得已经证明我们的教育是先进的,强大的。相反,我们的自然科学类的奖项仍然惨淡,参照美国的教育投入和教育本质反思中国的教育问题。我国的教育投入始终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障碍,“十一五”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的目标没有实现,我们仍然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追求唯一的答案和记忆的多少始终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教育应该回归教育本身,我们的教育要少些幻想,多些实际。

【关键词】教育要务实 教育投入 教育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08-02

历年来诺贝尔奖颁出后,自然科学类的奖项多被美国学者瓜分,医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经济学奖等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本上都被轮番奖了好几遍,这给中国所标榜的素质教育敲了响钟。在以美国教育为参照对象反思我国教育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充斥了太多幻想的因素。

这些幻想主要表现为:第一,企图以极低的教育成本投入创造超现实的高收获;第二,妄想只改革教育框架而使教育事业发生质的飞跃。下面,让我们在同美国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教育投入涉及方方面面,主要有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和社会与家庭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教育的财政投入在国家各种投资项目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着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的社会地位,兼而波及知识分子的社会待遇。固然,一个国家教育投资的多少直接与其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有关,但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肯向教育投入多少,这通常取决于一个国家对教育作用的认识。长期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及其政府在其施政实践中,都能给教育以较高的重视,把教育投资置于国家支出的重要地位。在历年的国家总体(联邦、州、市地政府三家平均)支出比例上,教育居第二位,仅次于国防支出。如1989-1990年,在国家总体的各项支出中,国防和国际关系的支出占23.4%,社会服务15.3% ,债务利息14.1%,环境6.7%,交通4.7%,公共安全3.7%。在联邦政府的拨款中,教育居第六位。1989-1990年,在联邦拨款中各项目的比例是:国防和国际关系39.4%,债务利息18.8%,教育占18%,社会服务12.6%,环境10.0%,其它10.6%,教育4.1%,交通2.3%,公共安全0.8%,政府管理1.5%。在州和市地政府支出中,教育居第一位。如1989-1990年,在州和市地政府的支出中,教育占35.0%,社会服务22.5%,交通8.5%,公共安全6.7%,环境3.4%,政府管理5.3%,债务利息6.0%,其它12.7%。

由上述这些比例数字可见,教育投资在联邦政府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州政府投资中占有突出地位。教育发达的美国正是靠稳定且庞大的教育财政投入来保持其在科教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虽然我国政府早就认识到并承认教育的重要地位,但只是口号喊得响亮,实际行动不多——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过低。2009年,中国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59%,之前则低于这一水平。要知道,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早就占到了4%!教育部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到4%仍然没有实现,2009年的16502.7亿元的投入虽然已经万亿以上,但是生均教育经费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要忘记,美国的GDP基数是我国的6-7倍,也就是说,美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是我国的6-7倍,二者相差极为悬殊。更重要的是我国教育事业处在追赶阶段,而不是向美国教育投入的比例看齐,只有财政投入比例至少是美国的2倍,中国教育才有追上美国的可能。因此,没有“舍得孩子去套狼”的决心和行动,是不可能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腾飞的。

除了强大的财政支持,美国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也不容忽视,他们对学生的投入可谓不惜工本,教育孩子好比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超优质商品的生产,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都是“精雕细琢”。在家庭中,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自我发展空间,尊重并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过多地干涉其思想和行为。他们注重对孩子心灵的抚慰,培养其独立性。电影《阿甘正传》中文化水平不高且十分普通的母亲时时不忘慰藉先天智障、失去父亲的阿甘,使幼小的阿甘不会因外界的歧视而自暴自弃,同时她又尊重阿甘的抉择,最终将阿甘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但假如阿甘出生在中国,那他是否能成功呢?你也许会反驳说,我们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教他们怎么生存,保护他们不受外界的伤害,怎么可以说我们对孩子的投入比美国家长少?然而,你们忽视了一点,孩子也是一个人,他有独立的精神世界,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和心理的满足。忙碌的你可否百忙中抽出时间陪孩子玩耍,粗心的你可否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你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想必很多答案是否定的。美国社会,特别是学校中的老师们对孩子们尽心尽力。在美国,一个中小学老师最多可以带20几个学生,大学则更少,他们对自己带领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深刻细致的了解,对其倾注了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真挚感情,这些感情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所产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投入所无法比拟的。看看我们中国,一个中小学教师可带30-80个学生,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哪来得急“认识”每一个孩子?这可能是孩子太多,师资不足。可奇怪的是,很多地方出现了裁减教师的现象,他们认为中国的教师严重过剩。对此,我始终认为中国的教师还远远不够,上面的现象只在极个别的地方出现,按美国师生比例的标准来看,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教师仍严重缺乏,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我们该做的不是裁员,而是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奉献精神,改变原先师生间单纯的知识学术交流,将更珍贵的感情融入教育中。

庞大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和社会与家庭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付出成就了美国的教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那么我们还犹豫什么呢?记住“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但是有一点要强调,在投入巨增之前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避免学费去向不明,切实将每一笔钱用到教育的实处。

二、教育的本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美国在经济领域的交流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领域也成绩喜人,基本建立了与美国相差无几的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相同的教育体系下为什么我们就培养不出像美国一样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呢?中国太缺乏像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真正的创新人才,而学术造假,抄袭他人成果的人太多,如香港丁学良教授说的“中国合格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尖锐地讽刺了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家们”。创新型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中国科技创新后劲不足、软弱无力,进而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现象,中国的中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几乎包揽所有奖牌,美国中学生获奖者则很少,远低于我国。为什么这些“神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少有人再做出更辉煌的成就?为什么中学的时候行,成年了就不行?我认为,中国教育只学会了记忆,却未参透教育的本质。中国一相情愿地将“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框架相结合,幻想实现教育发展的美梦必将破灭。

教育学家B.F.Skinner说过:Education is what survives when has been learned has been forgotten.(忘掉在学校学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教育的本质不是把人锤炼成存储无穷知识的U盘和高超的考试高手,而是学会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因为创新不是靠笔和嘴搞出来得,靠的是艰苦的实践活动;同时,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容量有限的人脑是不可能储藏如宇宙星体一样多的知识。所以说点金术比点金指更珍贵。

很多接受美国式教育或受美国式教育熏陶的学者和成功人士都证明了这一点。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么几句话:我学习成绩中等,按学校的标准,算不上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忘掉在学校学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1984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学生提问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校时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在被问到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毕业证书时,盖茨笑了一下,没有回答。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返回母校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当年他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接受这项荣誉有何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美国基础教育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强调实践和创新,并制订了一套新的基础课指导性标准,即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应用学习的操作能力标准及其项目作业实例。以应用学习的操作能力评价为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工具与技巧;信息工具与技巧;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工具与技巧;与他人共同工作的技巧。大学教育则更重创新,采用“放羊式”教育,这样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自由的学习和创新环境。我国的高强度“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活跃思维,创新无从谈起。每年都喊了很多新名词,什么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新课程,却不落到实处,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幻想让孩子成为无所不知的天才,急功近利必将作茧自缚。

中国教育界做了一个四十多年的美梦,但梦总有醒的时候,现在该是我们深刻反省一下自己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去迎接原本早应接受的挑战。

建设经济需要务实,发展教育也离不开务实。务实的经济政策已使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务实的教育政策也必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使我国教育事业迎头赶进。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出现更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出现和美国一样多甚至更多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1992》U.S.Department,1992,p.3.14.11.37,421.

[2]柳海民.《近十年来美国教育经费投入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3]《The true of education》——选自《Spark English Reader》.

[4]邵晓春.《论中西方教育之差异》.

[5]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6]《美国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自《社会科学在线》.

[7]上海市教科院智力所 王红, 田健.《教育投入与保障》.2011-3-2.

推荐访问: 务实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