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罗汉松新叶蚜危害的初步观察及防治

罗汉松新叶蚜危害的初步观察及防治

时间:2022-03-30 09:54:11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初步调查了罗汉松新叶蚜(Neophyllaphis podicalpi Takahashi)危害,测试了几种杀虫剂对其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罗汉松新叶蚜在广东全年发生,主要为害罗汉松幼嫩部位,严重时引发媒烟病;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鱼藤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和高效氟氯氰菊酯对罗汉松新叶蚜有较好活性,处理后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53、6.59、8.43和8.26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鱼藤酮乳油、0.6%苦参碱水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均有较好的防效,处理后15 d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关键词:罗汉松新叶蚜(Neophyllaphis podicalpi Takahashi); 危害; 毒力; 药效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080-0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1.022

罗汉松新叶蚜(Neophyllaphis podicalpi Takahashi),属于斑蚜科,新叶蚜属,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台湾、广西等地,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1]。张广学等[2]报道罗汉松新叶蚜在中国东北地区危害罗汉松,李照会等[3]调查山东蚜虫,发现泰安、潍坊等地有罗汉松新叶蚜危害,和秋菊等[4]报道在云南昆明有该虫危害。近年来,在日本进口的罗汉松中,多次检疫出罗汉松新叶蚜[5]。罗汉松新叶蚜以成、若蚜群集于罗汉松嫩梢、嫩叶正面和背面吸食汁液,叶黄绿色时发生严重,叶转深绿则转移至幼嫩部位,使叶片变小,叶色发黄,嫩梢生长不良。本研究初步调查了罗汉松新叶蚜的危害,并对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昆虫采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广州番禺钟村)的罗汉松上,截取带有新叶蚜的叶片,放入垫有湿毛巾的托盘中备用。供试药剂:480 g/L毒死蜱(乐斯本)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功夫)EC,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烯啶虫胺(米旺)SL,江苏农药化工厂;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山东嘉禾化工有限公司;50%噻虫嗪悬浮剂,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2.5%鱼藤酮乳油,广东省广州农药厂;0.6%苦参碱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罗汉松新叶蚜危害特点观察 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番禺教学科研基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一号楼、华南农业大学湿地公园、珠海橫琴岛等地调查罗汉松受新叶蚜危害后的受害状及新叶蚜的危害特点。

1.2.2 室内毒力测定 根据预备试验,将供试药剂以去离子水配制成5个等比浓度,对照为去离子水。活性测定采用叶片浸渍法,将带有罗汉松新叶蚜的叶片浸入配好的药液中,3 s后取出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药液,然后放入垫有滤纸保湿的培养皿中盖好,48 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罗汉松新叶蚜死亡情况(用解剖针轻触虫体,不动者为死亡)。每个浓度3个重复,每重复30~50头试虫。

1.2.3 罗汉松新叶蚜田间防治试验 根据室内生物测定结果,选择效果好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试验地点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广州番禺)进行,罗汉松树龄10 a以上,树高2~3 m。每浓度选择2棵树,在每棵树主干高度1.0~1.8 m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2枝有罗汉松新叶蚜的枝条,挂上标签,记录每枝上总虫数,每浓度重复3次。试验期间无雨,气温17~32 ℃。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均匀喷洒。施药浓度参考说明书,2.5%鱼藤酮乳油1 0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第一次处理后3、7、15 d调查罗汉松新叶蚜的存活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07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罗汉松新叶蚜习性及危害特点

罗汉松新叶蚜成、若蚜群集于罗汉松嫩梢、嫩叶正面和背面吸食汁液,使嫩梢生长不良,叶片变小,叶色发黄。春季主要群集于黄绿色的嫩梢及嫩叶上,新叶变深绿后又转移到黄绿色新叶上,嫩梢及新叶正反面均散布白色虫蜕,叶片颜色不均匀,深绿色叶片上有煤污病,严重时煤污常与灰尘形成一层薄壳层,影响光合作用。春季4月初新蚜开始出现,4月下旬及5~6月大量繁殖为害,大雨会明显降低种群数量。2014年调查发现,4月初发现新蚜,中下旬种群数量明显上升,5月6日夜间和7日凌晨降雨,7日上午在广东省畜牧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一号楼调查,虫口数极少。7~8月广州高温多雨,虫口数下降。9月下旬虫口数开始上升,10~12月发生严重。1~3月虫口数量低,在老叶和枝条茎上有少量分布。罗汉松新叶蚜还未发现其他寄主植物,为单食性害虫,只在罗汉松上终年繁殖为害。

2.2 8种杀虫剂对罗汉松新叶蚜的室内毒力

8种杀虫剂对罗汉松新叶蚜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鱼藤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和高效氟氯氰菊酯对罗汉松新叶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后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53、6.95、8.43、8.26 mg/L,其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LC50为16.09 mg/L,苦参碱和吡蚜酮的防治效果较差,毒死蜱的防治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几种供试药剂。

2.3 杀虫剂对罗汉松新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田间防治试验选择了两种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和苦参碱,新型口针阻塞抑制剂吡蚜酮,并以传统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药剂,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后3、7、15 d,4种杀虫剂对罗汉松新叶蚜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表明罗汉松新叶蚜对供试杀虫剂均较为敏感。

3 小结与讨论

罗汉松树姿苍古矫健,叶色四季鲜绿,是庭院、校园、公园、游乐区、廊宇等地优良的园林风景树。该树种对SO2、Cl2、NO2等气体抗性较强,是这类气体污染区的优良绿化树种。其中珍珠罗汉松是制作盆景的珍贵树材,如培养得法,经数十年乃至百年都能长盛不衰,可成绝佳盆景,观赏价值特别高。罗汉松新叶蚜是为害罗汉松的重要害虫,对罗汉松的生长及造型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国内对于其危害及防治药剂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结果表明,罗汉松新叶蚜在广东常年发生,5~6月和10~12月是发生高峰期,降雨对种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均表明,该虫对常用药剂较为敏感,鱼藤酮、吡蚜酮等低毒药剂均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参考文献:

[1] 张广学,张万玉,钟铁森.中国新叶蚜属研究与新种记述(同翅目:斑蚜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3,15(1):41-44.

[2] 张广学,刘丽娟,何富刚,等.中国东北地区农林蚜虫名录(一)[J].辽宁农业科学,1985(6):11-16.

[3] 李照会,王念慈,叶保华,等.山东体会蚜虫名录[J].华东昆虫学报,1994,3(2):26-31.

[4] 和秋菊,易传辉,任毅华,等.昆明市区园林植物昆虫调查名录[J].四川林业科技,2007,28(4):

[5] 吴大军,杜奕华,陈秀娟,等.顺德口岸截获进境罗汉松主要有害生物及其检疫防控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7(5):68-69.

推荐访问: 新叶 防治 危害 观察 罗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