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评论写作的要素及其分类

评论写作的要素及其分类

时间:2022-03-16 08:40:16 浏览次数:

新闻评论是论说文的派生体裁,其要素其实就是论说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一篇评论要有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写作评论必不可缺少的,因此有人把它叫做评论的第一要素,它对论据、论证起着统帅作用。没有论点,事实上就没有一切要素,也就没有评论。新闻评论的论点,是对当前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实的看法。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但不是自然形态的观念、思想,而是经过提炼、浓缩了的观念、思想。论点,是新闻评论的灵魂。

论点有两种,一种是总论点或中心论点,一种是分论点或子论点。总论点在评论中处于主导地位,它统帅各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展开、补充和阐明总论点服务的。

一篇评论,一般只有—个总论点,有两个的并不多见,偶尔见到的只是“兼论”的评论。没有总论点等于没有灵魂,构不成评论。分论点在评论中,既不是非有不可,也不只限于一个。没有分论点的评论,或者有若干个分论点的评论,都是常见的。

总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关系,如主从关系、因果关系,有时分论点还可以直接成为总论点的论据。分论点之间可以形成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也可以形成另一层次的主从关系、因果关系。

凡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都可以叫作论据。这就是说,论据有两类,一是事实性论据,也称表达事实的判断;二是理论性论据,也称表达客观规律的判断。前一类包括事例、统计材料等等;后一类主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党和政府的文件、决议、决定和法律条文,以及前人的思想资料、言论等等。

评论要求论据充分。所谓充分,不是论据越多越好,叠床架屋,而是以能够说明问题为限度。论据是否充分,主要在于论据的质量,而不在于数量。广播评论尤其要讲究论据精当,力求论述简洁明了,避免拖泥带水。

在评论中,有了论点和论据,不能说就已经具备了写作评论的条件,还必须要有论证。论证是写作评论的最关键的一环。

论证,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如果说论点是“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用什么来证明”,那么论证就是“怎样进行证明”。论证要有过程,论证过程就是运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过程。一个论证过程一般要有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论证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广播评论来说,逻辑学上按两种分类标准划分论证形式,一是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即是按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划分的两种论证方式。所谓直接论证,就是用论据直接证明论点,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形式。间接论证,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反证法和选言法。反证法通过证明与论点相矛盾的观点的错误来证明论点。所以,它使用的论据并不能直接说明论点,而只是用来否定与论点相对立的观点;选言法是运用选言推理进行论证的方法,它用排除论点以外的其它可能性来证明论点。反证法和选言法都不是直接证明论点,所以称之为间接论证。二是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这是按推理形式划分的两种论证方式。它们只表现某个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可是在一篇评论中,往往既有总论点,又有分论点,分论点又往往不只一个。这些论点与各自的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往往不同。因此,在一篇评论中,往往同时运用几种推理形式,运用几种论证方式,从而形成一定的逻辑结构。每一篇评论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形式,也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结构名称,诸如并列、递进、比较、反正等等。重要的是不要把论证方式与论证的逻辑结构形式混同起来。

评论的分类比较复杂,而且也没有定论。我们的分类,主要按照内容与形式统一而以形式为主的标准来分类的。根据这个标准,新闻评论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阐述性评论

这类评论,通常用来阐明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重要工作部署和方针、政策、法律、政令、措施等等,一般以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为对象。在写作上以党和政府的决策、决定、指示等的精神为立论依据,论述要求着眼全局,密切联系当前实际,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完整体现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针对性。作严密周到的分析,说理、语气坚决果断,语言简洁明快,有充分的说服力、号召力和指导性,有令行禁止的内在力量。这类评论多数在报纸上以社论、在广播中用“本台评论”的名义出现,属于最高规格的评论。

(二)解释性评论

这类评论主要论述新形势、新问题和重要新闻事件,负有帮助人们解难释疑,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任务。它要求通过对事物的剖析,明确指出应该如何认识,如何对待,不应该如何认识,如何对待是非、正误、善恶、美丑,泾渭分明;适当还原分析问题的过程,提供充分的材料,使人从中不仅得到结论,而且学到思想方法,学习必要的知识;事、理融成一体,条分理析,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态度平易近人,推心置腹,有针对性的议论要表达得能引起人们共鸣,有时可以采用商榷的口吻但又不模棱两可。这类评论在评论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多,对象也将越来越广泛。

(三)立论性评论

这类评论,通常用来论述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新典型、新理念等等。它以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干部、群众为对象。这类评论以高度的思想、理论水平为特色,不仅要求论点正确,而且要求论点新颖,富于启发性,论据充足,推理严密,达到“弥缝莫见其隙”、“敌人不知所乘”的程度。报纸一般用“本报编辑部”或“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这类评论。

(四)驳论性评论

这是以批评、批判错误思潮、错误观点以及不正之风为主要任务的评论,也适用于国际斗争。它的对象很广泛。这类评论虽然以批判为主。却要求从正面立论。因为批判错误的是为了树立正确的,只有“破”没有“立”也破不彻底。在写作上要明确“靶子”,瞄准“靶心”,充分摆事实、讲道理,坚持以理服人。鲁迅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理论上势如破竹,富于雄辩性,态度上却要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这类评论一般根据问题的危害性大小确定规格,从社论到署名评论,从“本台评论”到“思想漫谈”都可以担负相应的驳论任务。

(五)提示性评论

这类评论与新闻报道直接联系在一起。一般只提出问题,指明重点,扼要揭示其本质或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要求作具体的论述。通常报纸上以“编者按”、“编者的话”,在广播中则以“编后话”的形式出现。

(六)专栏评论

这类评论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客观形势而兴起的一种评论形式。专栏评论名目繁多。凡属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凡属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都是选题议论的范围。它议论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经济体制改革,反对不正之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小到个人近日衣食住行方面的见闻随感,都可以三言两语、事理融合地加以议论。一般多则四五百字,不超过一千字,少则二、三百字,人们称它为只占“方寸之地”的微型评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长话短说》、《金台随笔》,《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新民晚报》的《未晚谈》,《郑州晚报》的《群言录》,郑州电台的《午间茶话》以及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等专栏都属于这类专栏评论。专栏评论的特点大约有这么几点:

一是小型化。选材要侧重选择即小见大的事例,立论角度应比其它大型评论如社论要更新更集中一点;说理论述也不需要像社论那样展开全面而又深刻的分析论证,而常常以新鲜事实为由头,由事议理,事理融合。虽然短小,但思想容量大,信息量多,联想力强。

二是时代感强。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积极地反映当前的现实,引导当前的现实,推动当前的现实。所谓时代感,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重视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思想问题发表意见,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去选题、立论。另—层意思是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富有时代特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变化、新矛盾、新精神及时发表评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发扬时代精神,实现时代的使命。

三是群众性。专栏评论都署名的,以个人的名义发表,并不直接代表编辑部发言,因而写稿的人十分广泛,有工人、农民、战士,也有专家、学者和各个领域的领导干部。它不仅面向群众发言,评论群众关心的问题,而且由群众来发言,进行评论,以至讨论问题。所以,专栏评论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性。

这些都是评论写作的一般知识。但实践告诉我们,仅仅掌握这些写作知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对所“需要证明”的论点即对当前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实(方针、政策、决议、决定以及某种观点某种思潮一旦形成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或一种事实)的认识程度。一般来说,对某一事实认识得越深刻,评论就越容易写好;否则,就会写成“八股文”。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学以致用。最实际的办法就是从分析问题入手,对症下药。问题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我们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闫志强,男,现就职于北京亚视文化传播中心。

推荐访问: 要素 写作 评论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