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层减负心得体会2020 对基层减负意见和建议四篇

基层减负心得体会2020 对基层减负意见和建议四篇

时间:2022-03-16 00:03:15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减负心得体会2020 对基层减负意见和建议四篇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基层减负心得体会2020 对基层减负意见和建议四篇

基层减负心得体会5篇

【篇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9年3月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基层干部被反弹回潮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痕迹管理”、花样繁多的督查检查消耗了大量精力。迎不完的检查,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基层干部忙得搞不成调研,办不了实事,甚至回不了家。“一心一意填表格,辛辛苦苦编简报”“洛阳亲友如相问,昼夜加班整材料”成为大量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中央《通知》明确,要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这无疑是这个早春,落在广大基层干部心田的一场及时雨。

其实,要减少基层负担,首先要上级主要领导和领导机关以身作则。否则,上面搞官僚主义,下面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基层负担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所以,这次《通知》指出,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等要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

为基层减负,应该让干部有获得感。基层干部的委屈,有些源于工资低、待遇差,有些源自任务急、压力大,还有一些,是来自各方的不信任不理解。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形式主义“负担”,

看似只是几张报表,几次迎检,但这些负担,往往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何况,许多地方“留痕主义”盛行,无穷的报表、app、迎检任务,个个都像干部头上的紧箍。

基层减负年里,就应该破除“无痕迹则无政绩”的考核评价“硬杠杠”,从源头改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科学部署安排,以实际成效为导向,重在看实际落实效果、看百姓评价口碑。只有做到真减负、少折腾,让基层干部体验到实实在在减负的获得感,更多想干事、能成事、群众中有口碑的干部有奔头、能脱颖而出,群众也才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基层减负年”能否延续持久,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和干部的以身作则。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的部门或者个人,我们应该坚决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政策,扎扎实实地改,把形式主义扼杀在萌芽之际,把基层减负切切实实的落实在行动上,才有望把“基层减负年”延续持久。

【篇二】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此乃人之常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一级基层作为各项决策部署的实施者,工作范围广、任务压力大、督查检查多、收入待遇低。乡镇年轻干部志存高远,希望到更高更广的平台施展才华、展现自我、成就人生,本应鼓励,但不少乡镇甚至是基层组织人事部门对此意见较大,理由是人才流失或者是影响工作,将年轻干部视为“考试族”。个别基层

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出台政策,出台最低服务年限,控制或减少年轻干部参与上级单位遴选的频率,减少遴选次数,堵住乡镇年轻干部考试之路。

一堵了之,看似效果很好,实则适得其反。一方面,考试机会少了,有志的年轻干部要发更多时间看书备考,花更多精力去研究考试,影响工作。另一方面,考试的机会少了,更多的年轻干部无心看书、无心学习、无心进步,将时间耗费在游戏、打牌等低俗活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但凡考试功底强的年轻干部一定是学习积极高、理论功底深、政治素养高的长期坚持学习的干部,他们只不过坚持将8小时工作外的时间用于学习而已。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更多的应该研究基层如何留住年轻干部。一要坚决减轻负担。中央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减负效果好不好,乡镇干部最有发言权,要坚决减少不必要的督查、督办、调研等活动,让乡镇干部轻装上阵。严格落实干部带薪年休假制度,对乡镇干部确因特殊原因无法休假的,给予经济补偿。二要广开遴选出路。加大针对乡镇干部的遴选渠道,让更多的年轻干部工作和学习都有盼头。可能会有部分干部通过遴选上升到更大的平台去,但其对原单位的热爱、情感上的支持、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对原单位更是一件好事。三要畅通晋升渠道。“一入乡镇深似海,一抬头就是天花板”。乡镇干部一般提拔为副科相对较容易,但从副科到正科隐性台阶多,大部分乡镇干部一辈子也许副科到顶,比不上

省直、市直甚至是县直单位。新《公务员法》实施后,乡镇公务员提拔为主任科员的比例明显增加,要大力度实施新《公务员法》,尤其是要向乡镇倾向,缩短乡镇干部晋级时间,让乡镇干部基本与市值干部享受等同待遇。四要营造温馨氛围。乡镇干部工作苦、工作压力大,同时还要忍受来自本单位负责同志的批评。县直等上级单位工作氛围明显比乡镇更和谐更温馨。乡镇主要领导要多关心年轻干部,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让年轻干部开心工作,舒心生活,感受温馨。

【篇三】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但基层在贯彻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整理分析,提出三点意见建议。

一是减少加急文件发行。自《通知》下发以来,基层干部明显感受到上级部门转发的文件减少,都是将中央、省、市的文件直接印发到基层,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得上级的文件能尽快传达到基层,但还是存在上级部门突然下发加急文件的情况。比如自中央到乡镇要做一个数据统计,仅是通知到位就需要三、四天的时间,省、市、县一级为了按时完成工作又会层层限定办结时限,所以最后留给乡镇开展工作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一个普通的文件就变成了一个加急文件。基层工作人员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不得不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在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

工作质量又难以保证。建议将文件直接印发至乡镇,并且给基层预留充足的时间开展工作。

二是减少会议数量。目前基层依然存在大量开会、天天开会的情况,如有些与本单位工作没有关系的会议也被要求列席参加,有些上级开完会后下级部门再开会强调一下,同一内容的会从区、市、县、乡层层召开,有时一个单位同时有三、四个人参加不同会议等等,这就造成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疲于应付开会,没有时间开展本职工作,只能下班期间加班加点。建议将议题相近的会合并到一起召开,减少开会数量,将基层工作人员从会议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是尽量开展综合检查。基层依然存在各种督导、检查和调研工作组繁多,基层工作人员疲于接待的情况,如有的乡(镇)、村(居)最多一天接待六、七个工作组。建议严格控制各类检查数量,减少单项工作的督导检查,由上级部门统一安排,将检查项目整理归纳,形成综合工作组到基层开展检查调研督导工作。调研检查督导侧重于帮助基层干部梳理工作要点,把握工作重心,让基层乡镇从各种疲于应付的“忙乱”中解脱出来。

【篇四】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彰显了党中央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的坚强决心。然而,

在各地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经念歪、路走偏的现象,让减负效果大打折扣。

减负的主要目标是破除形式主义之弊,但从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一些用形式主义治理形式主义的行为,让减负“打折注水”。究其根源,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感缺失。有的平日里敷衍、油滑惯了,《通知》下来了,仍旧以“惯性思维”落实《通知》内容,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有的为彰显减负决心,一开始就搞一场兴师动众的宣传鼓动会,后期也不乏虚张声势的“场面活”;有的片面理解文件精神,搞会议、材料、调研一刀切,该开展的工作也不开展、该落实的责任无人分管……这些做法无疑平添了基层负担,与《通知》初衷背道而驰。

警惕减负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现象,莫让减负演变为另一种形式主义,关键是要把握好基层减负的“加减辩证法”,正确对待加与减的辩证关系,把无谓之事减下去,把工作成效提起来,及时遏制减负过程中的不良势头和倾向,为基层干部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

减“工作之量”,加“领跑之速”,警惕越减越“慢”。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检查考核等现象是《通知》针对的重点。基于此,一些地方干部就“过度反应”,该开的会不开,该安排的调研不安排,甚至在不留痕的“帽子”下不落实工作,遇事消极懈怠、拖拖拉拉、效率低下……他们对《通知》内容刻意歪曲、断章取义,用“减负”为“无为”找借,助长了懒政、怠政的歪风,亟需予以

整治和肃清。对此,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和使命感,端正“减少不等于‘归零’,减负不意味着越少越好”的工作态度,树立“减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的思想,以时不我待的饱满状态加速奔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实际需求、群众期待、上级要求,适时、适量地部署工作,完善工作评价标准,在工作必要性、科学性、实效性、任务量等方面加强管理,让该开展的工作务必开展,把无实质作用的工作一律取消。

减“束缚之重”,加“肩头之担”,警惕越减越“轻”。《通知》把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些干部就感到“飘飘然”,以为迎来了轻松无负担的好日子,殊不知,“轻装上阵”不止于“轻装”,更在于“上阵”。减负的初衷并不是让基层干部闲下来、歇歇脚,而是让他们腾出双手、抢抓机遇,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干更大的事业。因此,该减的负担必然要减,该负的责任要再强化。基层干部应自觉养成拼搏赶超、务实求效的工作作风,以为民服务为本心,以跨越赶超为动力,以发展基层事业为目标,做到眼中有活、手里干活,在基层大舞台上大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重担压到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身上,用有难度、有挑战的任务锻炼他们的能力,用艰苦环境和吃劲岗位历练他们的心性,给年轻干部创造更多的建功机会。同时,要完善干部考评体系,采取有力抓手,用约谈提醒、督导检查等方式倒逼责任落实,为基层干部拧紧螺丝钉。

减“形式之虚”,加“民生之实”,警惕越减越“空”。基层减负要减形式主义、无谓之事,但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关键性事务,特别是涉及到脱贫攻坚、涉农惠农、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地方,工作不旦不能松懈,还要持续加以巩固。要改进基层工作模式,以谋大局、布大旗的战略眼光,横向把控基层各项工作,把从减负中剩出来的时间成本转移到民生事务和经济发展上,把工作“空档”利用起来。要瞄准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工作、加强谋划部署、研究制定方案,新增相关的资金、项目、举措,整合分散资源,把日常工作重心、政策支持重心、社会帮扶重心更多地向民生领域聚焦,促进基层事业健康向好发展。

【篇五】

近日,重庆市委办公厅印发《认真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切实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干实事。

的确,近些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基层工作越来越多、任务也越来越重、标准也越来越高,一些基层干部为此忙碌。基层机构是深入群众最底层,也是民意反映最直接的渠道。

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少“文山会海”。“少”的是无关紧要,不确定的“东西”;“减”不是减少任务,而是要将省下来的时间

用在实事上,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事情上。把关键的事项,确定的事项,提前确定好,提前整理出来,根据重要程度、参会对象,分类整合、集中安排,实现多会一开,重要的事,让基层干部少跑路,少折腾。

为基层干部减负,要着力优化调研。调研走访不是勤走基层,多走基层。提倡不做,方案,不打招呼不先踩点,而是根据主题和内容确定调研人员,不影响基层干部工作,不影响群众生活。领导干部,直奔基层,去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工厂,到群众家“面对面”交谈,推动调研工作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

为基层干部减负,着力加强机制保障。有了具体的举措,强化机制保障是关键。有关部门要制定合理机制保障措施,严格把控各种会议、活动、文件等,真正将减负落到实处。解放手脚,让他们“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深入群众中去,在服务基层群众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在基层建功立业。

推荐访问: 对基层减负意见和建议四篇 减负 心得体会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