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15 08:26:18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首先描述电力通信现有的发展状况,对其发展提出设想;其次论述智能电网的现状,阐述智能电网条件下的电力通信的应用和挑战。

关键词:电力通信 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TN915.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6-0050-02

1、概述

电力通信是构成现代电力系统的极其重要的部分。电力系统中的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通常广泛分布在范围较广大的地方。电力系统要求提供特殊保障性服务的通信系统,以此来保证经济、安全地发供电并且合理地分配电能。要做到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再有,通信手段的优质可靠也是电保证网安全稳定发电和供电的重要基础,电力通信的物理结构和服务对象使得电力通信与电网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电力通信主要为商业化运营、自动化控制和实现现代化管理服务。所以,电力通信是电力市场运营商业化的保障,是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是非电产业多样化的基础,是实现电力系统现代化管理的前提。随着电力工业的日益发展,电力系统通信网作为现代化电力系统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网是以现有的的、能够实现高速、双向的网络为基础,再以传感技术、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可靠、经济、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电网的目标,它的主要特征有激励、自愈、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来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允许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和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2、智能电网与电力通信

电力通信网的目的是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通常,我们将电力通信网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称之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电力通信网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电网与电力通信网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通信技术发展对电力通信网的推动作用,有必要进行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的电力通信网络规划,形成规模效益,更好的服务于电网和社会。

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中,电力通信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早期的电力系统通常以采用电缆、电力线载波等类似的通信方式来满足调度指挥和事故处理的需要,规模较小。伴随随着电力负荷的增长,广泛分散的电力系统逐渐成为了较大的电力系统,过去只靠电话指挥运行早已不能满足安全供电的需求。

二十世纪中期,我国电力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并大规模应用,并且,向通信通道容量、传输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现了特高频,微波,同轴电缆多路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构成了适应电力系统应用的专用通信网,同时。网络的规模和通道的容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日益扩大,调度管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提出并要求了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调度自动化。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多种现代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相继引入并得到广泛采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力通信的特种光缆技术趋于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分组交换、DDN、ATM等通信业务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力通信网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

3、电力通信现状

在我国,电力系统通信网属于一种专用通信网,电力通信系统的组成通常是由电力部门,发电厂及变电所等相互连接的传输系统、交换系统和终端设备所组成,电力通信网是电网运行的指挥中枢。

通信结束的发展经过了一下几个阶段:

(1)从明线和同轴电缆到光纤传输。

(2)从纵横交换到程控交换。

(3)从主要面向硬件到面向软件技术的几大阶段变化。

(4)从定点通信到移动通信。

(5)从模拟网到数字通信网。

我国电力通信网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如今,伴随着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竞争,跨行业技术的交叉渗透和竞争越发明显,这就使得电力通信无可厚非地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系统的神经中枢、行业的高科技先驱并率先引领电力科技领域新潮流。

多年的努力使得我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发电量和电网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并形成了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和地区的电力系统。与电网的发展相适应,几十年来我国电力通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现代化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成就表现在:

(1)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力通信综合业务网:

(2)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通信机构已具一定规模:

(4)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5)具有较为完善的各项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4、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智能电网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作为支撑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专网将实现所有电力系统环节的全覆盖,实现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同时,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专网建设也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及能源战略的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需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平台不仅是通信通道,也是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与智能电网业务配合统一规划;

(2)电力通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架构,有通用的通信标准。设备与设备间的信息可互通、互操作;

(3)电力通信网能延伸到发电、送变电和终端用电设备等电网末端,对智能电网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业务加以支撑;

(4)电力通信平台可靠性、保密性强,能抵御黑客或非法攻击。

电力通信是智能电网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核心支柱,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稳定、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电力通信专网平台是用于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极其重要方式,它是由六大环节所组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要深刻理解建立健全综合配套的通汛、电力网络的重要意义,认真理清建立健全综合配套的通讯、电力网络的思路和重点。

电力通信网络平台在智能电网中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拓宽融资渠道涉及面,加大对综合配套的通讯、电力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

(2)正确处理通讯、电力通道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现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要确保实现町持续发展。

(3)通过共同协调,大力发展推进国外相应的通讯、电力网络体系的建设,并同相关国家建立相关交流机制,逐步推进我国交通、通讯、电力网络等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智能电网的核心——信息和通信技术决定了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此外,电网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回传的用户电能使用数据合理调配全网电能以实现从电量采集及传输、线损分析、统计查询、异常报警、报表生成等远程监控管理工作的全面自动化,进而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

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是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离不开通信系统。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通信系统的支持。建立通信系统是智能电网的第一步。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能够将智能电网变成为一个动态的、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的基础设施。系统建成后,能够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的利用率,以此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最终提高电网的价值。

在应用中,电力系统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它由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4个环节组成。电力专用通信网络(如调度数据专网)覆盖了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用户侧利用载波方式进行小数据量的传输(如抄表)已得到广泛使用。电能量计费(TMR)、能量管理(EMS)、水调自动化(AWT)、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广域向量测量(WAMS)等信息系统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智能电网的特征是能够与用户良好的交互。例如,自动抄表(AMR)、自动测量(AMI)等智能表计及用户侧信息网关已经成为了智能电网的重要领域之一。大多数AMR及AMI的解决方案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网络传输保护、控制、测量数据等综合信息,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网络将发展综合信息网络。从信息的利用角度看,智能电网监控正从传统电网基于局部信息向基于全局信息转话,分散在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等将通过综合数据平台的方式进行集成,方便不同业务关注人员对各类数据进行应用,实现智能电网的高级分析应用功能。

5、电力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在智能电网中所面临的挑战

智能电网中通信平台不仅是通信通道,也是智能电网中的极其重要一部分,因此需要与智能电网业务配合,进行统一的规划;电力通信平台是开放的网络架构,通用的通信标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可互通、可互操作;电力通信网不仅能够延伸到相关发电、送变电和终端用电设备等电网末端,而且要对智能电网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业务提供有效通信网络加以支撑;现今所存在的问题便是缺乏大容量、双向、实时的通信接入网支持。

智能电网条件下电力通信面临的挑战在于:

(1)抓住根本、自主创新抓住根本,不要舍本逐末。智能电网的根本:节能减排!电力通信的根本:保证生产!自主创新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技术;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将是下一代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主体。

具体措施:先抓配电网和大用户,缓抓居民用户及智能电表;中国的电价对居民用户不敏感;中国电力市场改革还不深入;中国电力通信还没有运营权。

(2)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通信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士资源不足:近五年通信资源及设备数量至少翻了两番;而通信专业人员数量增加得很少;智能电网的通信接入网建设无人可用!

参考文献

[1] 潘红敏,李道良.电力通信网发展趋势浅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2] 卢俊.浅谈电力通信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科学财富出版社,2000.

[3] 马世英,孙华东,孙斌,周川梅等.“十一五”贵州电网安全稳定性能分析及网架评估研究.技术报告,2007.

[4] 贵州电网二00七年运行方式.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2006.

[5] 吴丽华,马世英.贵州电网严重故障后系统恢复策略研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

[6] 刘肇旭,赵强,卜广全.全国电网互联系统频率特性及低频减载方案研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7.

[7] 徐衍会,贺仁睦,孔祥云等.调速系统超速保护控制对电力系统稳定的影响.现代电力,第23卷,第6期,2006.

作者简介

石际(198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新技术与电信新业务。

推荐访问: 电网 智能 电力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