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2-03-14 09:56:15 浏览次数:

摘 要:通过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归因和出路进行研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受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部份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数量多、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社会要广泛响应。要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共享蓝天”和“绿色通道”三大工程,推广校园关爱行动、“代理家长制”和社会爱心行动三大成功经验,构建经费、制度和监护三大保障体系,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08)02-0105-0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约2000万人。虽然我国多数留守儿童的发展是较为正常的,但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而这一部分留守儿童,仍然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我们若不及时妥善解决今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二十年后,这批孩子必然影响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我国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摸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探寻更多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民盟中央委托民盟重庆市委联合盟中央妇委会等开展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专题调研。调研以北京、重庆万州、北碚、巴南、涪陵、南川、四川邻水等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分布规律和教育问题,搜集各地区的成功经验,如重庆南川、的“代理家长制”、邻水二中的‘:关爱行动”,根据其发展演进状况进行可行性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机制、法理和实际运用等方面提出政策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概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据中央教科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抽样显示,甘肃、江苏和陕西三省某5县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7.7%。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调查中发现,一般农村学校,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5%。比如阆中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0.4万人,其中留守学生7.8万人,占学生总人数75%。

重庆市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约有85万人,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22.3%。各调研小组数据显示: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看,巴南区约1.2万名,涪陵区超过2万名,万州区约6万名;从农村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占比例看,巴南区约为1.4%,涪陵区约为35.2%(有的学校接近50%),处于库区腹地的万州区比例更高,个别学校甚至超过70%。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还将增加和提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将更加突出。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具有规律性

从时间上看,由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依赖逐渐增强,留守儿童的比例与年龄成正比关系。调查显示,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要低于初中,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比例要低于高年级。比如万州区梨树小学一年级中留守学生占本年级学生数量的60.1%,而六年级留守学生占本年级学生数量的71.1%。太龙初级中学的情况也反映了这一规律:该中学2007年上学期留守学生占全校学生数量的72.4%,比梨树小学留守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重65.9%高出6.5个百分点。而经济较发达的李渡片区较低,其中毗邻李渡工业园区的马安小学比例只有24.2%。此外,从区域上看,由于受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留守儿童分布具有从城市-集镇-村庄递增的规律。比如涪陵区江东片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就只有18.7%,作为集镇的蔺市镇小学为38%,而在行政区域调整中被撤并的五马乡原所辖五马小学为44%。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是亲情缺乏,心理失衡。涪陵区调查显示,70%的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26%的留守儿童“偶尔想念父母”。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就容易引发种种心理病症。

二是习惯不良,学习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所以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36.7%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三是教育单一,安全难保。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学校,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不易及时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涪陵区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溺水身亡、打斗致残等意外伤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儿童,留守女童被拐卖、被侵害的恶性案件也发生多起。

四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于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甚至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据调查,部分留守孩子已经产生厌学情绪,认为不读书同样能挣钱,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五是留守儿童犯罪率逐渐上升。资料显示,上

推荐访问: 儿童教育 留守 研究报告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