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某轻型客车翼子板抗凹性分析和优化

某轻型客车翼子板抗凹性分析和优化

时间:2022-03-14 08:19:26 浏览次数:

摘要: 抗凹性是反映汽车外覆盖件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某轻型客车翼子板抗凹性分析理论以及评价标准,同时针对该款车型翼子板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抗凹性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其性能,并通过优化使其达到抗凹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轻型客车; 翼子板; 抗凹性; 有限元分析; 优化

中图分类号: U463.832; TB115.1文献标志码: B

引言

汽车外覆盖件承受外部载荷作用,抵抗凹陷挠曲和局部凹痕变形,保持形状的能力称为抗凹性,是反映汽车外覆盖件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必须考虑接触刚度、连接刚度的影响,翼子板的抗凹性能不仅与翼子板本身结构有关,还同与之关联的翼子板支撑板、内加强板等零件相关.

提高开闭件外板抗凹性能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改变材料类型、增加板金厚度、增加加强件、改变结构形式和贴增强片等.在前期造型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改变外覆盖件结构形式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从成本和工艺实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本文的翼子板抗凹性能优化主要从改变材料类型和贴增强片2个方面进行优化分析.

1翼子板抗凹性分析

1.1翼子板动态抗凹性试验原理

根据凹陷检测标准,主要通过3个指标检测翼子板的抗凹陷性能:(1)当载荷力加载到400 N并卸载以后,翼子板不应有肉眼能明显看到的凹陷产生,即外板不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2)载荷达到最大时,相应的外板上作用点的最大位移量应小于20 mm.(3)用载荷力位移量图表计算非稳定区域.

非稳定区域定义为:加载过程中第一条曲线的刚度斜率发生变化的最大载荷力(A点)与第二条曲线刚度开始时测得的最小载荷力(B点)之间的区域范围.当该区域内B点距离A点的位移量小于5 mm时,即认为测试点满足抗凹陷标准;如果在加载试验中未出现2条刚度曲线,说明测试点也满足抗凹陷标准.满足抗凹陷标准的2种情况见图1.

(a)B点距离A点的位移量小于5 mm

(b)未出现2条刚度曲线

图 1满足抗凹陷标准的2种情况

外覆盖件对其外形的完整性要求较高,在抗凹性分析时不能出现明显的凹痕,即对残余位移量有一定的要求.

通过以上标准,可以提炼出抗凹性分析的分析标准,即最大位移<20 mm,塑性应变<2%,非稳定区域<5 mm,残余位移<0.5 mm.

1.2隐式算法

采用Abaqus软件中的隐式分析方法,采用纽曼法进行时间域的积分,由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可得系统的运动方程为Ma+Cv+KU=F (1)式中:M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矩阵;K为刚度矩阵;a为加速度;v为速度;U为位移;F为力.

采用Newmarkbeta隐式积分,其一般形式为un+1=un+Δtvn+(1/2-β)Δt2an+βΔt2an+1 (2)

1.3翼子板抗凹性有限元分析

翼子板抗凹性分析是一种典型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对翼子板进行抗凹性分析.Abaqus/Standard使用隐式算法求解非线性问题,其将分析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载荷增量步,在每个增量步内进行若干次迭代,得到可接受的解后,再求解下一个增量步,所有增量响应的总和就是非线性分析的近似解.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主要归纳为

(1)钣金件采用壳单元进行模拟,单元尺寸控制在10 mm左右,翼子板单元尺寸为5 mm左右.

(2)抗凹性分析时用到的压头采用刚体单元模拟,按照标准建立直径80 mm,R20 mm的倒角.

(3)翼子板与内支撑板各个零件之间采用接触处理.

(4)刚体压头在测点位置从0逐渐加载到400 N后卸载,然后查看加载力与位移变化之间的曲线关系.

(5)整个模型的约束为车身的截取截面区域,约束其所有自由度.

(6)刚体压头作用在翼子板给定的3个加载节点位置,加载力方向为加载面的法线方向,采用局部坐标系加载.

翼子板抗凹性分析的模型和3个加载点见图2,加载点的坐标见表2.图 2加载点坐标

2模拟结果和讨论

按照抗凹性分析标准,对给定的3个加载位置进行翼子板抗凹性分析,翼子板的材料为BUFDE+Z.由分析结果可知,翼子板在加载点Point 1处非稳定区域较大,为5.2 mm,不满足抗凹性分析标准;其他2个加载点Point 2和Point 3没有明显的非稳定区域;但3个加载点的残余位移量都较大,尤其是加载点Point 1处的残余位移达到5.66 mm,其他2点的残余位移分别为0.532 mm和1.321 mm,远远超出抗凹性分析标准规定的残余位移小于0.5 mm的要求.

加载点Point 1分析结果云图见图3,分析结果曲线见图4.整个模型的分析结果见表3.

图 3加载点Point 1分析结果云图图 4加载点Point 1分析结果曲线

3优化分析

提高翼子板抗凹性能的方式主要有:改变材料、添加钣金厚度、增加增强片以及改变钣金结构形式等.在前期造型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材料、增加钣金厚度以及添加增强片等提高抗凹性能.增加钣金厚度可以提高翼子板刚度,达到提高抗凹性能的目的,但对提高残余应变和残余位移的效果不佳.因此,主要通过改变材料和添加增强片来达到目的.

采用以下4种方式,使得翼子板抗凹性满足要求:(1)贴增强片;(2)改变翼子板材料类型,采用屈服强度较高的材料,考虑到翼子板冲压成型性要求(屈服强度越高,冲压成型性越差),采用CR180IF材料;(3)贴增强片+改变翼子板材料;(4)贴增强片+改变翼子板材料+优化增强片位置.

由上文的分析结果可知,BUFDE+Z材料的翼子板抗凹性较差.对翼子板内部贴增强片,虽然结果有一定的改善,非稳定区域满足要求,但还是无法满足残余位移的要求.要改善残余位移较大的缺陷,就需要对整个翼子板内板贴增强片,但还是无法达到要求.只有改善翼子板的材料类型,才能较好地解决残余位移较大的缺陷;单一改变材料类型,残余位移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只有在局部区域贴增强片,并且优化增强片的位置,最终使得翼子板抗凹性满足要求.

4结论

通过整车试验和风洞试验的验证,表明翼子板的抗凹性分析和优化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可以得出抗凹性分析的关键点以及抗凹性优化的大致方向.

(1)在进行抗凹性分析时,零件的抗凹性能不仅与零件本身的刚度有关,还与其连接的零件的接触刚度和连接刚度有关.

(2)提高翼子板抗凹性能的方式主要有改变材料、增加钣金厚度、增加增强片以及改变钣金结构形式等.

(3)局部改变增强片的位置,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主要思想是将刚度较弱区域与刚度较强区域进行很好地连接.参考文献:

[1]庄茁. 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实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170187.

(编辑陈锋杰)

推荐访问: 优化 分析 轻型客车 翼子板抗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