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05 09:48:09 浏览次数:

摘 要:景观设计过程是对各种影响景观各种因素的研究,并通过提炼和综合,将各种影响因子从概念发展到形象。作为景观的最终形体,由于影响景观的因素是复杂的,因此景观的形体必然是不规则的。同时非线性景观的形体是设计研究过程的结果,是分析发展的生成物。与此同时,非线性也比较符合景观的性能,具有更好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能与环境成为整体,具备与复杂环境的多重适应性。本文对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非线性思维观;景观设计策略

1 前言

非线性现象是自然界的基本现象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混沌学、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孤子理论等为代表的非线性科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动摇了几百年来长期统治物理学、几何学和数学中的确定论。非线性科学的兴起及蓬勃发展,不仅使人类对世界的本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当代科学的思维模式。

2 非线性思维的界定

我们在承认事物存在非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借助非线性理论来认识、研究问题的思维模式,即非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是相互连接的,非平而、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非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而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线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属于静态思维。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的区别在于非线性思维更多地是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一般来说,科学性思维、艺术性思维等都包含了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人们在实践经验中,在不同方面应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3 非线性景观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线性理论不再局限于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它已经成为研究非线性现象的一门学科,是跨越了几乎所有学科的横断学科,并且其研究越来越不断广泛,深入到社会学、医学、生态学等等各个领域。人们不再局限于固有的线性思维,开始重新审视世界,将自然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更加理性地认识世界,形成复杂性、非线性的世界观,将这样的思维方式渗透到各个学科。随着对非线性科学的不断深入了解,人们开始着眼于城市中的土地利用,深入到自然环境的非线性研究中,通过“基质”和“斑块”的交叉性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非线性科学逐渐成熟。在此背景下,以及在解构主义作品的启发和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一大批建筑师开始引领非线性建筑的设计,人们开始理性地审视自然形态建筑,涌现出一个个非线性形态的建筑作品。而面对当下一系列复杂性问题的出现,景观设计师无法再用线性思维解决当下面对的各种问题,可以说非线性景观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开始将非线性科学中的“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和“自组织演化理论”运用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中。早在20世纪初期,菲格拉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植物园,运用分形理论完美地将地形与景观结合,可以说是最早的典型非线性特征的景观。解构主义诞生初期,人们似乎不太说得清某个建筑或者景观是解构主义的作品或者是非线性作品,解构主义作品是基于艺术活动及主观意识产生的,而非线性景观是基于理性和科学生成的景观。在非线性科学思维的指引下,复杂性环境领域所诞生的景观与建筑也必定具有非线性特征。非线性景观是当代设计师在非线性自然观下探索出来的结果。

4 景观系统的非线性构建策略

想要利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如今的景观系统,就需要相应的应用整体的方法论。在非线性思维构建下,可以将景观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想要对于景观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就要利用系统方法来进行钻研,探讨它的性质与结构。在非线性系统的整体认知理念中提到,只有通过整体的层面才能对于系统的功能性质和运动规律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与分析,通过系统整体的视角才能了解其的各个组成的要素,这也是景观整体中要素联系理论的一个概述。景观系统不是独立的,它还需要和自然系统、城市系统等等进行完美的融合,不能忽略其单一属性。

同时景观设计不只是单纯的追求极限美,实际的应用才是其最大的附有价值。在如今的设计中,优秀的景观设计往往会考虑周边因素及功能互动,不但体现在一些日常行为中,还体现了很多城市功能方面的作用,而在这其中,非线性思维理念就很好的贯彻了这一原则。通过利用非线性思维将共有空间、交通空间等进行融合,将景观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最大程度的扩大与利用,在动态中构建一个平衡稳定的秩序。

例如在修建产业设施周边的绿地时,在景观设计理念中就可以针对混沌性与模糊性等分形美学为原则,将周边地形等因素采取多重分层考虑分析,通过空间的穿插渗透,从而营造出空间与视点相融合的非线性思维景观,并且在室内外关系的穿插的过程中,打造出一种既有景观效果又可以方便人员休憩的空间关系。

在营造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考虑结合地形功能,将公共设施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让其功能多元化,共同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将传统的休闲坐凳等设计为景观雕塑小品,搭配上周围的环境元素,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将排水系统和水系、水景相结合,让原本浪费的资源转变为水景、灌溉等,从而更有效的利用资源,也使景观设计更符合环保的主题。

针对景观设计中的排水系统,是目前生态地球主题下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非线性思维观中,需要将平面与空间因素相结合,如对于项目中的排水沟可以选择在绿化隔离带周围或者在绿化边缘,这样在修建初步的渗水系统中就可以有效的将排放的水引入进绿化带,对于植物进行有效的灌溉,既可以起到排水的效果,还能为植物带来滋养,可谓一举两得,同时还能提高排水的效率。这样看可以为生物提供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还能增加整个园区景观的稳定性,是一个非线性思维的整体理念的表述。由于水的可塑性非常的强,直来直往的线性渠道构造并不能为其带来太多的限制和优势,相反,因地制宜的构造将会带来更多的便利,为整体的排水与美观的设计共同的服务。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雨季,则要尽量增加外部的洪水疏导工作,不能仅仅依赖通过绿化带的排水来解决,否则会引起绿化带的过度灌溉而使得植物受灾死亡。因此无论是景观小品还是排水系统,在如今的世界中,都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去处理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用非线性思维观制定更好的景观设计策略。

5 结语

综上所述,正由于景观系统是由无数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层级系统,因此必须用整体性思维,将其置于广大的系统范围内。同时,传统思维将景观视为客体,即一种“对象”。事实上,景观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实体,而恰恰是由实体与其周围的环境要素所组成的一种组织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以一种关系思维来进行分析和考察。此外,由于景观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一种过程思维。换言之,景观系统并不是由物质实体构成,而是由性质和关系组成的有机体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结构,具有生命与活动能力,并处于不断的演化和创造中,这种演化和创造就表现为过程。

参考文献:

[1] 匡纬.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 焦睿红.非线性科学视角下的景观生成设计探析[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5.

[3] 黄凯.“非线性景觀”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推荐访问: 景观设计 思维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