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团队精神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团队精神

时间:2022-03-02 00:05:32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阐述了团队精神的意义,学生产生独立孤僻不乐意合作的原因弊端以及将来给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危害,竞争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体育运动参与的方式方法就是团队,产生的结果就是竞争,人类就是在竞争环境生存。体育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团队精神;体育;竞争

1前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断得到了稳固,独生子女学生,在学生总人数中,也占据了绝对大的比例。由此,便在学生中产生了一些独生子女特有的不良习气。如:性格偏执、娇生惯养、唯我独尊、不善协作等。这些习气的产生,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健康状况、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而且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势状况。更有甚者,会长期具有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今后直接影响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心理,以致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针对独生子女学生格局出现的不善协作心理现象,从研究如何改变此性格入手,就此性格产生的原因、弊端和通过体育课对其纠正的方式、意义、目的等进行了研讨。

2.团队精神教育的意义

为了能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需要一个良好的适应性心理状态,适者生存,集力量是大的,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当今社会成功的法宝就是团队,而体育活动它不可能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双方的或集体的活动产生的结果就是竞争。每当更换一个新的环境,学生就得面对一些能力比自己强或弱的同学,就得接受随着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胜与败的转化,这对同学的心理也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在新的环境里,同学们只有正确地面对它、接受它,并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集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产生独立不善协作的原因

3.1社会文化思想原因

中国传统劳作方式为农耕劳作方式。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生产单位为家庭。相对现代化工业(含后工业)社会的集体、团队式生产方式,家庭生产方式具有分散化、自由化、非开放化和非制度化等特点。这种特点决定着中国传统生产方式长期处于封闭、自给自足的状态。冯友兰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时,曾谈到过中国传统农耕方式。在他当时的讲义中,有这样一段话: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必须遵守四季时令,而每年的四季时令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农民的劳动生产是单一循环的,这种无需任何变化,一旦发生变化,则大多为凶年。故农业社会的总体社会心理是惧变求稳的(摘自:冯友兰先生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哲学史讲义中文译稿)。因此,排外、惧变等思想便存在于中国传统思想理念中。基于此理念,中国人便产生封闭、孤立、惧变、求稳的思想,学生因长期受到中国家庭式传统思想的影响,亦在影响范围之列。所以,学生的思想中缺乏类似于工业社会中的合作、协同思想。

3.2家庭教育原因

由于目前独生子女学生格局的存在,家长的溺爱、纵容,使得学生中存在着性格偏执、唯我独尊和排斥异己的思想。如此,亦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4.产生不善协作的弊端

4.1性格孤僻

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不善协作的孩子多有性格孤僻、执拗的心理现象。如此,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2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劳动模式

当今社会乃至今后社会劳动模式中,社会化分工合作生产模式愈显突出。这需要劳动者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否则必将会被社会淘汰。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故容易产生孤立、排他的思想、行为。这种思想、行为是社会化大生产模式所不允许的,是当今社会劳动模式所极力避免的。因而,独生子女学生这一心理弊端若不及时加以纠正,则无法适应社会。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思想渗透,从小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理念,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逐步改变学生偏执任性、唯我独尊的独生子女共性,为其在今后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化工作、活动奠定较为牢固的良好精神基础

5.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5.1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师可设计一些老师也参加的集体性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宽容,消除以我为中心狭隘的自我意识。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一场比赛的最终胜利,除场上队员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主要还需要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取得的成功机会也越大。同时,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和谐,使学生的和谐性心理品质不断强化和升华。

5.2通过集体性的竞技比赛,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

让学生领悟体育精神的精髓,体育运动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比如在球场上或团体比赛中逞个人英雄主义,不可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它必须通过伙伴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竟争与合作是体育精神的精髓,在体育运动中,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体现出一种社会的情感与责任感。正因为如此,要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关爱与尊重运动能力弱的同伴,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与队友、对手、朋友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竟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另外,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

5.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与健康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最真实的集体性。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以学生大集体或小集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学生集体在那一时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他们相互支持、患难与共。这种合作过程有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这种团队精神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4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思想所致,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并非朝夕之力,须长期坚持,方法得当、深入思想根蒂方可奏效。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笔者认为:需要向学生进行团队文化灌输和团队精神塑造。

5.5团队文化灌输

团队文化是建立在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文化。其具有协作化、分工化、专业化等特点。它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大局观念、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尤其是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团队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团队文化愈显重要。作为体育教师,便须在上课时,以不同方式为学生灌输此思想。在此,笔者列举在上课过程中的案例。

5.5.1 4×100米接力

在4×100米接力中,必然会存在学生技术、速度等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由此问题,便会出现能力较好的学生排斥、嘲笑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不但影响全局成绩,更严重的是严重打击了成绩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此时,体育教师可以《三个和尚》的故事,向学生讲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向学生灌输团队文化理念,使学生树立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

5.5.2双龙咬尾

双龙咬尾游戏,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快的跑动速度,而且要具有较高的反应能力和敏捷性。在能力存在高低差距的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以“独木难经雨,众树则成林”的道理向学生讲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体育教师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团队文化灌输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构建牢不可摧的团队精神,并使之渗透至每一名学生的血液、骨髓。如果说团队文化灌输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团队精神塑造则为对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

5.5.3队列方面

队列是学生体育课必修的一门功课。队列排列过程是将团队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之时。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队列环节,塑造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列队喻为解放军列队消灭敌人,只有团结一致,以最快的时间整齐列队,才能为歼灭敌人争取可贵的时间。只有同学们共同协作,才能体现解放军战士的威武和力量。如此,一个枯燥乏味的列队环节,只要在语言方面稍作加工,便可使之显得生动活泼。如此,不但能够塑造学生的团队精神,还可提高学生队列学习是积极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5.5.4游戏方面

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多设计集体游戏项目。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互相协作,并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完成游戏。

6.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和灌输团队精神,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练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无压力、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促进其认知、情意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问题并能在小团体内部共同解决,一点带面共同提高,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有的放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合作为主,团体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彼此帮助,取长补短,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一起为团队胜利而努力奋斗。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当今社会成功的重要法宝就是团队精神,体育运动大部分都是集体项目,实践证明只有合作才有成功。小学生由家庭刚刚步入学校班集体思想比较单纯,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利用孩子们喜欢运动的天性,在体育课中引导和灌输团队精神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新世界出版社,2004.

[3]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4]《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辑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八期)[J],2012.

[5]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付书东(1963 --),男,河北阜城人,沧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篮球国家一级裁判员。

推荐访问: 团队精神 渗透 课中 小学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