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贴近生活的策略分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贴近生活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03-02 00:01:29 浏览次数:

摘 要:在实际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教学需求,对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贴近生活 策略分析

小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观念,不仅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开展实际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同时也需要在课程当中融入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的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能达到有效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课堂的目的。

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不断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通过在小学教育阶段全面加强《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能通过创新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确定科学合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目的,再结合实际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主题来增加生活案例的应用。

例如。在进行《我们的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快乐的校园生活,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自己的实际生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刻的感受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让他进学生会缩短与校园之间的距离”。然后,教师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播放与校园有关的歌曲,如,《校园中的喜悦》、《同桌的你》。并在歌曲播放完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校园吗?”、“你印象中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要求学生在小组当中进行讨论交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的课堂互动和交流活动当中,到时还可以在屏幕上打出“品味多彩的校园生活”等讨论主题,然后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校园的感受和校园生活当中的实际经历。

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教师还可以深入地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资源进行挖掘,然后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进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设计,不断地在教学过程当中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化的互动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相关的教学,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学习,有效地在课堂中完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例如,在进行《家人的爱》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当中的点滴小事和各方面的情况体会家人无私的爱,并知道家人无论是对自己严苛还是疼爱都是一种爱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深化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的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回忆成长。感受关爱”的主题讨论活动,要求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事情以及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感受到长辈对自己关爱的事件。然后教师在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写出自己想对家人说的话,然后将卡片交给家人。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帮家人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将这个事情坚持下去,例如浇花、倒垃圾、扫地等。

三、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加强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应用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较差,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实际的《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十分困难。在此情况下,小学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堂中有效的增加具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来实际参与到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这样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教师还可以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可以在课程当中增加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互动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话剧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的为学生构建良好而活跃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氛围。

例如,在进行《说声“谢谢”》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对班级当中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对相对较多的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在了解这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而养成了一些懦弱、自私、娇惯的坏习惯之后,有目的性地进行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和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话剧的表演,“在操场上跑步的一个同学摔倒之后他的手流血了,这时候,另外一个同学跑过来扶起她并送她去医务室,然后要求被扶起的同学向另一个同学说谢谢”。要求其他没有参加表演的学生详细的对话剧进行观看,并在表演完成之后给予掌声鼓励。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和有声教学情景的应用之下,学生不仅知道得到他人帮助后需要表达谢意,同时也能掌握“谢谢”这一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仪。

结语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充分的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对《品德与社会》教学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成绩得到全面提升。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品德与社会》课堂和实践活动当中,同时也能为更加贴近生活的小学《品德與社会》教学的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爱春.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科技展望,2015,25(02):192.

[2]刘荣连. 浅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建构教学情景诱发学习兴趣[J]. 教育现代化,2017,4(24):236-237+245.

[3]曹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7(20):93+98.

[4]王晓梅.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03):21-25.

推荐访问: 贴近生活 品德 策略 小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