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2020年防汛防旱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2020年防汛防旱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时间:2022-01-17 13:45:53 浏览次数:

2019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对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县防汛防旱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经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防汛防旱抗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将今年防汛防旱工作总结如下:

一、汛情、台情和灾情

2019年,我县汛期总体形势呈现复杂多变、旱涝交错的特点,梅汛期强降雨、出梅后的持续高温干旱和10月“菲特”台风倒槽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对我县都造成了明显影响。现对今年汛期基本情况作如下回顾。1、汛情。今年汛期总体特征为气温偏高,降雨量偏少,今年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和“菲特”台风倒槽影响期间。我县6月7日入梅,7月1日出梅,梅汛期雨量246.7毫米,梅雨期24天,均接近常年。入、出梅时间均较常年偏早(常年入梅6月12日,出梅7月8日)。主要强降水过程有3次,分别出现在6月7日、24日和27日;其中7日降水范围最大,全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24日横港等地出现大暴雨,雨量达125.3毫米。梅汛期最高水位为于城站3.79米(6月27日18时),超警戒水位0.29米。

受“菲特”台风倒槽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县从10月6日至8日普降大暴雨,全县面雨量达349毫米,最大气象观测点雨量达425.8毫米,创台风过程降水量历史新高。外加上游客水,我县河网水位暴涨,于城站水位最高达4.59米,超危急水位0.59米,超过“99630”最高水位0.13米,创历史新高,全县超危急水位长达116个小时。

今年汛期最高水位为于城站2.75米(4.59米),出现在10月8日13时,最低水位0.86米(2.70米),出现在8月17日18时。

2、台情。今年我县前期基本未受台风影响,分析今年的台风主要特点表现为:生成和登陆个数均异常偏少;登陆时间晚、整体强度弱;影响范围偏南、致灾程度轻。分析其主要原因为:今年入夏以来在西北太平洋在强大的副高控制下,下沉气流异常强,使得洋面上空对流活动难以发展,台风生成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故生成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少,登陆个数也偏少,对我县造成的影响小。

后期则遭受“菲特”台风严重影响,分析其特点,1、登陆时间晚,强度强。“菲特”在福鼎沙埕镇登陆时为强台风强度,近中心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是10月份以后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强的秋季台风。2、影响持续时间长。我县从6日8时开始受其外围影响,一直持续至8日20时,为时60小时,出现了大范围的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与常见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台风对我县的影响主要出现在登陆前、而登陆后影响较快减弱不同,“菲特”对我县的影响主要在登陆后。3、天气形势复杂。菲特”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是一个秋台风,强度强,云系范围广,登陆时恰逢天文高潮位,风暴潮与天文潮叠加,加重灾害影响。又由于后续“丹娜丝”台风的存在,“菲特”与其相互作用产生双台风效应,导致“菲特”登陆后的路径向南偏折。“丹娜丝”外围偏东气流和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使得“菲特”残留云系维持时间长。

3、旱情。自7月1日出梅以来,我县出现了1972年气象建站以来最严重的高温热浪少雨天气,高温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且降水少、蒸发大,至8月底,累计出现44个高温日,极端高温达40.8度,7月平均面降水量仅为34.7毫米,蒸发量达349.0毫米,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均破历史纪录。因降水少、蒸发量大,持续高温时间长,据干旱标准分析,我县属于中

推荐访问: 防汛抗旱总结 防旱 防汛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