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自写版(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自写版(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01-11 20:54:34 浏览次数:

2012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

学院:艺术学院

班级:10设计2班

姓名:xx

贵大:xxx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xx

实践的主题: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研究

时间:4月25日------5月25日

地点:贵州贵阳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思想趋势

(一)盲目追从热门。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更多的关注热门专业或是按家人的要求或想法来决定自己的专业。其实,有很多好专业从未热门过,但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一直很高。而所谓的热门,因为学习的人多,就业竞争压力反而更大。

(二)性别问题影响。老一代的旧思想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学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或被市场需求的专业。而如今的时代,一些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对于像护士或秘书这些职业不再仅仅是女生的特权,男生也同样可以从事甚至更被需要。而对于电子机械等一些跟理工科相关的行业女生也同样可以做的很好。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

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智联招聘的职业顾问:选择“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新职业不断的推陈出新和老职业的内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像以前一样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或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随着职业发展也可以从事IT咨询、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数据分析员、生产研发,甚至投资分析等职业同样适合他们。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在耶鲁学的法律,从事过风险投资,现在做了企业老板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习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习经历的学生正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

24.0%。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主地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关于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必需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

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我们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全面突破。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1更新观念。观念的更新既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1)转变择业观念。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

(2)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就业期望的适当降低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要放弃自身的身份认同。恰恰相反,现实中必要的身份认同有助于解决现阶段的就业难题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

(2)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就业作为大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好此问题。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1)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不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格局,其中用人单位在不同就业领域吸收的不同;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不同二要充分考虑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

(2)部分学校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望,注定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着同源

性。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分别设计相应的学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修,从而有效地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课外活动各自为阵的传统格局,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总结: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将这一问题与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还有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避免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作为确定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应确立有远见的国家文化战略,并使大学教育包括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推荐访问: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研究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