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学习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09 11:00:41 浏览次数:

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心得体会【1】

2017年3月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了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整个政府工作报告贯穿了新的发展理念,谈成绩客观真实,讲发展自信自强,是一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国力强盛的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中,就要求我们应以“激情,干净,超越”为中心,勇于担当,敢于做事。“担当”、“实干”两手抓的工作状态才能适应新的发展理念,我们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作风,下大力气革除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僵、散、浮、懒、推、混”的突出问题,在发展超越目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全面发力,带头干事,敢于担当、敢于攻坚、敢于创新,不怕苦、不怕困难,奋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实现追赶超越和自我超越。

精准定位,确立目标,敢于作为。每名干部要做到立足当下,着眼实际,看清未来,实事求是,精准定位,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今后即将开展的重点工作,尽快明确改革方向、确定改革任务及目标,把改革框架构建好,确保科学合理、结构稳定。同时,要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向改革框架中认真填补改革内容,制定出详实具体的改革方案,把改革方案做精、做细,加强改革目标和改革内容民主性。

查找提升,善于纠错,勇于担当。在改革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积极进行“四查找四提升”对照检查,勇于纠错,善于纠错,及时做好“回头看”,检验已经推进的改革是否做到位、尚未完成的改革还存有什么问题。对于存在偏差、出现问题的,要及时“返工”,抓紧弥补,努力使各项改革逐一落地、显现成效,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一抓到底、抓出实效。

担当和实干是我们勇闯改革深水区的重要举措,我们在历史发展新时期中,要坚持学习为本,实干为先,创新为要,勇于突破,担责克难,深化“三型”干部队伍建设,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追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超越,奋力建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六个城固”。

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心得体会【2】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首次明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李克强总理已经四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制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国以来就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的难题,正如毛主席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后来我们又经历了教训惨痛的“文革”,错过了黄金发展的十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奋起直追,制造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直到今天仍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出现了国民热衷“海淘”的现象,奶粉、尿布、马桶盖、电饭煲等等外国产品受到热捧。今年“两会”上,工信部苗圩部长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国货当自强”!

国货当自强需要政府从宏观对企业予以引导。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围绕这一纲领,政府应该针对制造业各个行业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规范制造企业,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使之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国货当自强需要企业自身转变发展观念。过去我们的企业一味追求“快、大、全”的发展方向,在改革开放初期尝到了一些甜头。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物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产品样式、质量、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没有跟上,导致在外国产品的不断冲击下溃败下来。我们的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好售后服务,这样才能吸引国民购买我们的国货。同时企业要注重培养品牌意识,就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那样“打造一批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这样又能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购买我们的产品,实现更高质量的“走出去”。

国货当自强需要消费者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企业生产产品最终是为了消费者,因此,消费者的选择对生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

消费者,都希望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对于好的国货,我们应该多多鼓励,呼吁身边人都来支持;面对质量跟不上的甚至是伪劣产品,应该行使权力,向相关部门举报,这样既是维护我们自身利益,也是督促企业改进,而不是一味的去选择外国产品。更重要的是企业,要真正把“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整个过程。前期需要做好市场调研,摸清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后期做好服务,反馈消费者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销过程,促进企业为消费者生产出更好的国货。

让人欣慰的是在很多领域我们的产品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平,强势走向世界,就像海尔、华为、联想等等。相信有我们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发挥大国“工匠精神”,把中国制造的脊梁挺起来!

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心得体会【3】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现实生活中,“新官不理旧账”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少数新任官员到岗后,打着“上届的事自己不清楚”的幌子,认为“上届的事,一概不管”、“谁欠的你找谁还”、“我刚来并不清楚具体情况”等等,对一些民生的旧账、上届领导未完成的承诺,视若不见、避而不谈,甚至直接推翻前任决策,让“旧账”成了“烂账”,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领导干部走向新的岗位,接手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延续性,不是未开发的“处女地”,而是前人耕耘多年的“老地”。在这片“老地”之上,既会有高楼大厦,也会有茅屋陋室;既会有沃土

良田,也会有薄地坑坎;既会有财富金矿,也会有荆棘沙砾。因而,新任官员不仅要接下前任的发展成果,还应接下前人留下的“旧账”,这个“旧账”可能是债务,也可能是承诺,但“新官”都必须把它当作本职责任接过来,责无旁贷地为上一届领导“埋单”。可以说,新官愿不愿理旧账、敢不敢理旧账、能不能理旧账,体现的是品格,考验的是责任担当、能力水平,更关系到至关重要的政府公信力。“新官理旧账”才会有诚信。政府诚信就是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能力的最根本表现。如果政府失去诚信,那么政府的权威性就会打折扣。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在强调法治与契约精神的当下,政府与官员应当履约守信的表率,不能成为毁约赖账的负面典型。各级官员要自觉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思维,主动接过前任的“旧账”,甘于承担责任解决疑难问题,敢于开拓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继往开来,一任接着一任干,干出一番新业绩。

推荐访问: 年度工作会议学习报告 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报告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