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互联网+、大数据在执纪监督中运用和思考

互联网+、大数据在执纪监督中运用和思考

时间:2022-01-07 12:53:50 浏览次数:

互联网+、大数据在执纪监督中的

运用和思考

互联网及手机网络的普及,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使执纪监督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可谓是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在“无所不网”的现实面前,如何理性认识网络,实施“互联网+”策略,准确把握其带来的机遇,科学应对其带来的挑战,用大智慧实现“互联网+”的大价值,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创新推进执纪监督工作,具有划时代得意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互联网+执纪监督、审查的优势

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开放的传播媒介。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因此借助互联网平台推进执纪监督审查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1、信息更新快,获取知识方便快捷。信息传播速度快,获取最新的信息较为便捷,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查看信息。同时,个性化的优势使我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获取定向性的信息,不需要其他因素而耽搁。

2、信息量大,大数据利于大搜索。互联网的发展,资源的共享,催生了大数据。大数据是基于资源信息大量积累,以互联网为载体,是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可

以说是免费的“智囊团”,为领导的决策,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信息,是工作中掌握先机的捷径。可以借助有心参与举报的群体或个人对执纪监督审查工作参与的“大搜索”,获取线索和证据。

3、用户数量庞大,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截止2017年3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1.2亿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互联网开放性、交互式的特性,使个人间的沟通方式更加多样、方便、快捷,便捷的沟通方式,是开拓联系群众的新途径。

4、信息公开便捷,便于社会监督。网络公开因具有操作简单、及时、灵活等特点,逐渐转变为政府机构公开政务信息的主要模式。而且网络公开有利于强化社会监督,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网络公众号等方式,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廉洁奉公的自觉性。

5、信息平台建设成熟,方便实时监督。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公车实时监控平台,把全市各单位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车辆全部纳入公车监控平台,所有车辆的行驶轨迹均在监控平台的监控之下运行,保障了对公车的全程监督、实时监督。

二、互联网应用于执纪监督、审查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发展

衍生出的诸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虚假信息泛滥,造成党员干部利益受损。鉴于网络隐蔽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匿名举报有效地保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会制造极强的舆论压力,引起民众群情激奋,对当事人的生活影响颇深。因此,不排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造谣、诽谤、诋毁他人,对他人生活作风等问题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有些网民甚至利用网络进行恶意诽谤、侵犯隐私,损毁他人的名誉,成为打击报复的手段。

2、网络的匿名性,导致纪检监察对象肆意妄为。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目前互联网的监督制度仍不健全,这就导致群众在网络上的言行缺乏一定的约束,行为具有随意性。而网络的匿名性为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正是因为违纪成本较低,使部分纪检监察对象降低自我要求,在网络上肆意妄为,做出与身份不符,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事。

3、消息传播速度快,引导舆论的压力较大。网络的互动功能使得民众坐在电脑前便可快捷地获取信息并加以评论,事件一旦曝光在网上,民众通过转载、发朋友圈等方式不断放大事件和其波及范围,形成强劲的舆论势头,且网络舆论容易被名人、微博大V、网络水军等别有用心的人操控,使得问题导向性容易产生偏差,置执纪监督、审查工作于被动地位。另外,由于是在网络上大张旗鼓地公开这些信息,有可能导致被举报人员有提前知晓信息有所准备,不利于纪检监

察机关开展执纪工作。

三、互联网应用于执纪监督工作的思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总体而言,网络对执纪监督审查工作的影响利大于弊。信息化执纪监督审查符合当前新形势的要求,运用“互联网+”创新变革执纪监督审查工作迫在眉睫。

1、转变思维加强学习,以互联网思维探索执纪监督工作。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有5个关键词:便捷、表达(参与)、免费、数据思维、用户体验,这5个关键词对优化执纪审查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有一定的启发,如便捷要求我们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资源;表达(参与)要求我们加强宣传, 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这项工作;免费也就是低成本,要求我们尽量减轻执纪审查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工作成本;数据思维即大数据,要求我们通过对执纪审查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及时判断形势、分析走向,掌握工作先机,利用工商企业信息平台、法院网络裁判文书平台、公安个人信息平台等网络资源获取问题线索和基础信息,做好大初核工作不留死角;用户体验要求我们有效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和干群沟通,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获得干群认可。

2、建立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动态管理平台,提升内部管理绩效。

建立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动态管理平台,集业务学习和绩效管理于一体。开设网络课堂,筛选相关业务知识形成学习课题,提供实时更新的学习资料,上传浏览网页过程中发现对提升素质有帮助的网文,供纪检监察干部自主下载学习。接入“绩效考核”,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依托管理平台,分阶段组织实施工作日志、周计划、月总结、季度测评以及年中年末考核等,及时掌握纪检监察组织及干部目标完成进度,对工作进度迟缓的给予提醒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便于领导及时掌握部门及个人工作动态。

3、组建网络监督员队伍,延伸8小时外监督触角。

由相关科室牵头从信访、宣传、网监部等部门筛选人才,兼职负责网络监督工作,在政务网站、媒体论坛受理纪检监察对象在上网过程中做出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举动,第一时间给予反映人答复,引导反映人通过其他途径反映问题,引领正确舆论导向,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相关信息及时反馈至党风政风监督部门,从严从快查处违纪问题,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警示教育全区党员干部规范日常行为。同时,加强对全市党员干部自觉约束8小时以外言行的宣传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协助净化网络环境。

4、建立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从严从快处理涉法党员干部。

联合公检法、组织部等部门建立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处罚的时候,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检索被处罚人信息,涉及党员干部的,通过平台向纪检监察机关共享处罚信息,并上传询问笔录、判决书、处罚决定等涉法信息材料,便于纪检监察机关及时掌握涉法党员干部信息,迅速介入处理。组织部在拟提拔任用干部的时候,可以在资源共享平台检索该人员信息,全面掌握拟提拔人员现实表现,避免出现带病提拔的情况。

5、建立网络沟通平台,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

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执纪审查工作信息公开,增强和网民互动交流,激发网民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在市纪委、监委网站设执纪监督、审查在线互动交流板块,公开问题线索举报办理流程,搜集网民对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对举报问题查处情况的公开,扩大我市纪委、监委网站的影响力,博得网民的信任,搭建一座联系群众的桥梁,密切网民群众的关系。

推荐访问: 县纪委互联网监督工作汇报 执纪 互联网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