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春风度玉关 复见黄河清

春风度玉关 复见黄河清

时间:2022-05-14 14:00:09 浏览次数: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积石导流趋大海,崆峒侍剑上云霄。

以上两副对联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前,驻节甘肃兰州时题写的。立意高远,胸襟开阔,气势恢宏,是写景抒志自喻襟怀的佳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在中国多种传统文学形式中,联语可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体,联语“片辞数语,著墨无多”,但“作者之才情寓焉,器局寓焉,学识襟抱,亦莫不寓焉”。看似文字游戏,实则不知包容了多少学养和才情,许多优秀联语,往往成为生活内容的别致概括,使人在简炼的文字之外,有意味深长的发现和感慨。清代是联语发展的鼎盛时期,联语成了当时多种文学形式中普及面最广的一种。许多志士仁人、先哲前贤都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联语在他们那儿得到了应对自如,淋漓尽致的发挥。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自清咸丰十一年(1861)始先后任浙江巡抚、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清同治四年(1865)。受英国支持的中亚西弧浩罕国的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回民起义之机侵入新疆,陆续占领了天山南北的大部分地区。后来,他悍然宣布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并同俄、英签订条约,妄图与之共同分裂中国领土。要不要从侵略者铁蹄下收复新疆这块宝地?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能兼顾西域,师老财匮,尤虑别生他变……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主张把新疆白白送给外国侵略者。这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则力排众议,坚决主张驱逐侵略者,收复新疆。他在光绪元年(1875)受命督办新疆军务。次年,左宗棠进驻肃州(今酒泉),收复新疆的战斗开始了。由于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他统率的军队所向披靡,大败阿古柏。于1877年攻克达坂城,收复吐鲁番,粉碎了英、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1879年,甘肃布政使杨昌浚赋诗讴歌左宗棠收复和开发新疆的卓越功绩: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先传诵于军营,据说“文襄公掀髯大乐”,后又传遍全国,成为近代传诵较广的诗篇之一。

左宗棠出身于书香门弟,又非常好学,文学修养很高。他在戎马倥偬间,写下了百余副联语,许多都成了传世名句。由于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间较长,他一生最辉煌的事业就是收复新疆,因而在西北期间题撰的联语也较多。有人曾说过:要想研究一个人物,研究他的公牍,不如研究他的家书,研究他的家书,还不如研究他的联语。因为联语可以极大限度地容纳作者的思想、志趣和智慧,也是流露作者真性情最可靠之所在。从左宗棠的联语中,忧国忧民之情怀,高远恢宏之抱负,高洁脱俗之志趣,坚毅不拔之精神,开阔豪迈之胸襟,优雅质朴之文采,无不跃然纸上。

(一)

左宗堂索有大志,抱负甚高,有强烈的事业心,还在读书时,就书写了一副对联,并在23岁结婚时,题写在新房里,这就是: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他针对当时的内忧外患,强调“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要做一个“心忧天下”的有志者。并与思慕甚切的三国蜀相诸葛亮等志士仁人神交,期望自己能成为经世济民的有用之才。他在驻节甘肃平凉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不见古人真恨晚;力当事时莫辞难。

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收复新疆的决心。

民国时,甘肃省府后花园曾有左宗棠所题一联:

不要使百姓有菜色;必先以天下为己忧。

他在给人写对联时,也有选定的词句: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他还曾撰写过这样一些对联:发上等愿,享下等福;从高处走,向宽处行。之九万里而南北;以八千岁为春秋。这些联语中表达了左宗棠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忧国忧民情怀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左宗堂身上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慷慨的舍己为公之心,自觉的社会责任感,痛切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变革信念。在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后,左宗棠踌躇满志,曾有过“左亮或可胜于右亮”之语。可以说,在中国有史以来的边疆问题上,左宗棠是千古第一人。

书生本色,曾是曾国藩选人的标准,就是“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不大言”。因为大言不惭的是政客,架子十足的是官僚,唯利是图的是污吏。唯有书生本色,才能合乎上项的标准。左宗棠一向保持有书生本色,他严以自律,又勤俭力行。他在兰州,曾题写一联:

唯用法律自绳已;先惠高文谢起予。

他还写过一联:

勤以补拙,俭以养性;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左宗棠平时生活很俭朴。他曾写过一个中堂:布衣暖,茱根香,诗书滋味长。

左宗棠在兰州时,组织动员民众开凿了一个饮和池。饮和池在当时起着滤清浊水,美化环境的作用,兰州的老百姓都希望能喝上饮和池的水。他题饮和池的对联是:

空潭泻春,若其天放;明漪绝底,饮之太和。

他在任陕甘总督时,常常亲自灌园种菜。还曾把总督衙门后花园开放数月,供百姓游览。民国时甘肃省府还悬有左宗棠所题的联语:一幅是:八月船横天上水;连畦菜长故园春。另一幅是:五风十雨岁其有;一茎数穗国之祥。

从这几副联语中,足见他严以自律,艰苦朴素又随时随地关心民瘼的书生本色。

(二)

在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失地的战斗中,左部不少将士战死沙场。为了纪念他们,左宗棠在西北许多地方修建了昭忠祠,并亲自题联,颇有特色。

在新疆修建昭忠祠并题一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

上联集自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下联集自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左氏将这两句巧加集合,上句诉“悲”,下旬写“壮”,在对死难将士深情凭吊之同时,又对他们视死如归、报效祖国的精神予以赞颂。

左宗棠未到过西宁,但他为西宁昭忠祠题写了一幅楹联(西宁昭忠祠曾建在西宁市城中区观门街小学处,现已毁):

黄河东注,湟水南来,任浊浪纵横百折终须趋巨海;

胡茄勿悲,羌笛休怨,认灵旖恍忽千载犹闻颂大昭。

他在甘肃会宁县修建昭忠祠并题写一联:

百战树勋名,跃马横戈,豺虎丛中争效命;

千秋怀忠义,刑牲击鼓,麒麟冢畔舆招魂。

在兰州修建忠义祠,题有: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同是两朝正气;

忠以殉君,义以殉友,允称一代完人。

在陕西湖广会馆,他曾题了这样一联:

百二关河十年征戍;八千子弟九塞名声。

这些联语一方面表达了“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艰辛,一方面又表达了“忠

义薄云天”的精神,以此来慰忠魂于地下。左宗棠认为,忠义之气,就是天地间的正气。

他题兰州忠院戏台的联语是:

都想要拜相封候,却也不难,这里有现成榜样:

最好是忠臣孝子,看来容易,问他作几许功夫。

这是他劝人向善之作,虽然有些幽默,但是措辞通俗,用意深长,平易顺和,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上联说要成就一番事业,舞台上演出看来容易,实际上并不那么顺手得来;下联是说,经过艰苦奋斗,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有成功成名的可能。

(三)

左宗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才情甚高,非常喜欢接近大自然,从他给一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所题的联语中,表现了他的志趣才情和修养。

积石导流趋大海;崆峒倚剑上云霄。

这是左宗棠题兰州拂云楼的楹联,并题“大河前横”四字横额。从兰州拂云楼上可远眺群山,近俯黄河。“积石”、“崆峒”均甘肃名山。积石山在兰州以西,山脉横跨甘青两省。崆峒山在兰州以东之平凉,属道教名山,山势险峻。联语中“导流”比喻黄河绕积石山脉从西咆哮奔腾而来,以“倚剑”形容崆峒山高耸陡峭。这副联语隐含“流水虽巨,但大海更阔;山峦虽高,但天空更广”之意,以海阔天高自喻胸襟,豪迈磅礴,难能可贵。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这是左宗棠题于兰州澄清阁的。世人常以黄河难清比喻难办之事,但是左宗堂居然说“复见黄河清”,表达了他收复新疆的决心和气魄。

左宗棠在甘肃酒泉,曾题数联,题酒泉励清楼的有:地有百区皆近水,室无一石不当山。题酒泉亭的有:甘或如醴,淡或为水;无即学佛,有即学仙。其中最著名的一副是为酒泉亭而撰: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忠.以名吾事。

三国时曹操禁酒甚严,对人讳说“酒”字,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尚书郎徐邈私饮沉醉,对人称“中圣人”,犹言“中酒”。上联借“中圣人”代指醉酒,并以比喻水清澈。下联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说明取名“酒泉亭”也“在于山水之间”,即有像美酒一样清醇的甘泉。读此联,给人以酒泉之泉为酒般浓香飘溢的美感。

左宗棠还为西宁风神庙题过一联(西宁风神庙曾修在西宁小峡,旁有风神洞):

律协静条鸣,试看豹驾螭骖,作雨成霖,都承清景;

化行知草偃,听罢胡茄芜笛,阜财解愠,更谱虞琴。

传说风神怀抱琵琶作弹奏状,象征“风调雨顺”。“律协”指音乐节奏和谐,旧以音律指好的气候和年景。上联由节奏和谐的美妙音乐展开想象,幻化出古代传说中“豹驾螭骖”神游天国并喜降甘霖的感人情景,将此归于当时国泰民安。“化行知草偃”以草遇风倒伏喻百姓受教化。“阜财解愠”,相传虞舜所奏琴曲《南风》而得,即使财源丰厚,怨恼消除。下联进一步展现大自然的和谐和对天下大事、物阜财丰、百姓安定的美好祝福。联语以宏伟瑰丽的想象,精彩飞动的语言,把神话中的事物与自然景物点化作奇异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左宗棠曾在西湖冷泉亭题过一联,更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想象力和胸襟。

西湖飞来峰的冷泉亭,是西湖的名胜。所以亭子里所悬的那副楹联,一向为游人所注意,再三修正。相传原来是“泉自冷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后来有人改为:“采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这比前有趣多了。后来又有人不满意,更改为“泉自有时冷起,峰自天外飞来”,自以为比较高明多了。这些先生虽各有意境,但都不免是咬文嚼字争鸡虫之得失的。左宗棠却与众不同,他用了“源头”和“天然”四个字,已经是大有不同,而且又在每句上又加上了四个字。即为: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自然是命意高运,振聋醒聩,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了。

左宗棠关于写景抒情的联语还写过很多,如:

风草月松缘庭倚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

正欲清谈逢客至;刚思小饮报花开。

小诗屡欲书窗纸;新月邀将入酒杯。

面山背水观花玩鸟;幕天席地友月侍风。

甘露醴泉合德为润;紫芝朱草生长以时。

春能蕴精为相识;风入襟怀只自知。

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四)

左宗棠本是一位好学尚文的儒将,非常好学,喜爱书籍。他曾写过这样一联:五香佛海真天地;百尺书城半侍天。可以看出他读书的理想境界。他还写过一联:读书不放一字过;至理真能万事忘。它读书不像当时多数文人被八股文所笼,而是非常注意读一些经世致用的实学。他在任陕甘总督期间,很重视西北的教育事业。他积极兴办书院,兴办义学,刊发书籍。他一再修葺并大加扩充兰州书院,还亲自批阅院生试卷。在左宗棠提倡鼓励之下,甘肃各地(包括今青海、宁夏)添设了三十余家书院。在平凉设义学一处,试办成功后,遂令各地兴办义学,当时义学竟达180余处之多。他在西安设立关安书局,收复新疆后,又在迪化开设书局。书局刊书的费用,都由他个人廉俸项下拨付。左宗棠还在兰州设立贡院。贡院是清代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之前,甘肃还没有贡院。这些举措都为培养人才开发西北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他为兰州贡院所题的楹联是:

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

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由于左宗棠好学尚文,所以他为各地书院题联颇多。左宗棠晚年督办福建军务时,在福州创办正谊书院,并题一联:

膏眼高歌,异日应多天下士;华阴回首,当年共读古人书。

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青色深,青眼高歌望君子”。上联用杜甫诗意,指出书院定会培养出许多情怀高洁、济世安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杰出人才。下联以西岳华山代指左氏当年任陕甘总督的生活,用“回首”二字自叙生平往事,寓含自己前程得来是与“当年共读古人书”分不开,借以劝勉书院学生相互切磋,“共读”则“相起明也”。

他在福建创办漳州芝山书院,并题一联:

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士;

筹边曾此地,大好修文偃武,我从漳海班师。

自汉武帝“罢黜自家,独尊儒术”以来,读书人“逃墨(家)归儒”者甚多。上联意为:不要探究书院建于何年,反正现已重新修好,为儒生提供了良好学习条件,正好上天有意让梵王接纳士子为自己的信徒。下联说当年我曾在这里筹划过军务之急,如今战事平息,可实现修明文教、培育英才的政治理想了。联语因事言志,既切合书院这一特定形象,又抒发了修文偃武“纳士”的理想。再有上下联起首都属倒装句,又增添了繁复变化,摇曳多姿的艺术特色。在湖南衡阳书院,左氏题有:

江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学业名山。

上联以“江”与“贯”的呼应,渲染书

院学派众多、人才济济,同时具有学术交流、百家争鸣的良好气氛。下联点明了书院与秀美的山川交相辉映,以及人杰地灵的地方特色,极富自豪感。作者以洗练之文、豪迈之语概括了书院人文荟萃、盛极一时的历史风貌。

在江苏江阴南菁书院左氏题有: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时且从容。意为:经常忘掉自己所立志向的人,必将老大无成,后悔莫及。读书应当细细加以琢磨,必能赏出无穷的兴味,且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此联将自己的深切体会融于联内,颇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

左宗棠虽然才学出众,能力非凡,但他科场失意,人生坎坷,入仕出头之路,竟在40岁之后。他15岁参加湘阳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21岁(道光12岁)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中第18名。但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26岁(道光17年)时他应湖南巡抚吴荣光的邀请,来到醴陵渌江书院任山长,主持教学。所以谈到左宗棠是怎样出头的,也是宦海中的一段佳话,还可以说是由左宗棠的一副联语引起的。当时在朝廷炙手可热的两江总督陶树回乡省亲,途经醴陵。醴陵知县自然是要竭尽全力招待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于是乎就请左宗棠代拟了一副门联贴在行馆的门柱上,这副对联是:

春殿语从容,甘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对联中说的“印心石”,是陶树年轻时随父读书的“印心石屋”,位于他家乡小淹石门潭边。潭中有一块石头,矗立在巨流之中,形状像一块印章。陶家书房便起名“印心石屋”。有一次,道光皇帝召见陶树时,听他谈起幼年读书的事情,皇帝一时心血来潮,就提起笔来为陶树题写了“印心石屋”的匾,这是陶树一生引以为荣的事情。这副对联,即道出了陶树一生最值得引以自豪之事,又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树的景仰和欢迎。陶树一见,怦然心动,非常高兴,便提出把作者请来相见。这一见不要紧,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陶树决定推迟归期,与素味平生的左宗棠彻夜长谈,共议时政,十分投机。一年后左宗棠第三次入京会试落弟回来,也特地绕道南京去见陶树,又在一起盘桓了好几天。陶树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与一个落魄的穷举人结下了儿女姻亲,将年仅五岁的惟一儿子,许给左宗棠为婿,表明他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陶树一年后去世。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陶树赏拔的。几年之后,林则徐避宦从云南回福州老家养病,路经长沙,指名特约左宗棠在湘江船上一见,林则徐也极口称他是非常之才,这时的左宗棠已37岁了。据说临别时,林则徐还将他在道光22年遣戌伊犁途中写给家人的一首诗《赴戌登程口占家人》中的两句书赠左宗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意为如果对国家有利,可以以性命相许。决不能见祸就逃,见好就抢。表现了作者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怀。左宗棠将这对联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时激励自己。这副对联后来成了传世名言,原上海市委书记汪道涵就将此联书赠江泽民同志。温家宝同志在就任总理时,也以此联表示自己的心胸。林则徐回福建后,就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于是左宗棠的名字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所以说左宗棠先是受了陶树的知遇,后又受了林则徐的赏识,当然后来又受了胡林翼、曾国藩的提携,但是他出头的那一天,还不能不说是陶树赏爱他那副对联的那一天。

左宗棠自负甚高,生性傲岸,瞧不起平庸之人。在当时他最景仰的人物是林则徐和陶树。林则徐死后,左宗棠挽以一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问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侍之为长城,草野长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勋大星。

上联一针见血地指出:“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盛赞其“忧国如家”的崇高品德,正是清王朝建国二百年来所倡导的直道而行的优秀传统。下联说朝廷倚林则徐为重臣支柱,百姓更视他为及时甘雨,可惜出师未捷,征程中竟半途病故。联语代用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和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诗词名句,并以诸葛亮“星沉”喻林则徐逝世,表达了作者将林则徐视为诸葛亮式的理想人物来颂赞和悼念。联语从国事民心入手,上下二百年,纵横八千里,曲折跌宕,意蕴深沉,尤为感人。

左宗棠甚至以陶树、林则徐的继承者自居。他特为陶树合建一祠堂,并题写对联:

三昊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

卅载接音尘,鸿泥儡踏,湘间邗上,今我重复来。

这里再说几则有关左宗棠联语的逸闻趣事。

相传左宗棠幼时到学堂读书,因年纪太小,个又低,每天都由他父亲背着去送。这天老师见了,便即兴开玩笑说出:“以父为马”。左宗棠从父亲背上跳下,对以“望子成龙”。看似平易,但用得恰到好处,又不同凡响,顿时引来满堂喝彩。

曾国藩因左宗棠常与自己政见不同,于是便有了恼意。特精心出了一联差人送给左宗棠:“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偏相左”。出句对左宗棠进行指名道姓的指责。左宗棠针锋相对报以下联:“藩臣徒误国,问伊经济有何曾”。“经济”指经纶济世之才。对句嵌曾国藩姓名,视他身为朝廷重臣,却没有政治远见,只知屈膝媚外,真是误国误民啊!

左宗棠个性特强,他当权后,也决不像曾国藩那种地位愈高愈装作谦谨的样子。相传左氏驻节兰州时,有一秀才手持八行荐书来见他,见面之后,口口称他为兄弟。他已身膺宪命,区区一个秀才,竟敢对他称兄道弟,大不以为然,气愤之下。就出了一个上联让秀才对:“统十万大兵,挂三尺印,小子何敢称兄弟”,秀才居然应声即道:“持八行荐书,行千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左氏遂将其纳为幕僚,这也算是左氏的一段趣事吧。

在当今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之际,阅读左宗棠的联语,更使我们缅怀这位在殖民主义列强鲸吞我国领土,侵扰我边陲的危难关头,以民族利益为重,保土卫疆,伸我国威的杰出,的爱国将领。

推荐访问: 黄河 春风 度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