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我的兰亭情结

我的兰亭情结

时间:2022-05-07 11:55:03 浏览次数:

观看,觉略能表达自己追求的自然轻松,就此完成此文创作。

与古为徒,专一家取其精华,舍其弊端,补充其他风格的优秀元素,进而融会贯通,是我临习的追求和创作的努力方向。由于家学渊源,我在孩童时代便染翰习书。在学习行书的起初,我写了一段时间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通过此帖的学习,对行书的造型、用笔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后看到书论里讲的米南宫“集古字”的学书方法,很是钦佩,也开始涉猎米芾的书帖,花了两年时间临摹米芾诸帖。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了解米书主要得益于二王与颜鲁公,于是我追溯本源,徜徉于王羲之手札、《十七帖》与鲁公三稿三四年时间,基本掌握行书书写的一些要领。为了进一步深入,我时常周游于各地博物馆,观摩历代二王嫡系的法帖真迹,并购二玄社复制高仿作品以供读帖及临摹。我从《中国书法史》中梳理各个朝代学习王字的代表书家,了解其对王字的继承与发展,于是又去涉猎陆柬之、赵孟頫、王铎等书家的法帖,通过对赵孟頫的法帖临习,我发觉赵孟頫除了对二王的准确把握以外,还于李邕书学习甚深,遂自成一家,缘于此我又去学李北海。学习一家的东西,我习惯搜罗后代学习这家的各种作品来比对,看到何绍基临李北海的《麓山寺碑》,我便喜欢上了何绍基碑帖结合敦厚沉雄、天女散花般的书风,并沉醉其中。

追求古韵是我一直以来临帖的核心,精准临摹古帖的结构、用笔、章法,因为只有精准临摹才能充分感受法帖之妙,才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我期盼有朝一日古法能成为书写的本能,这样才能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是“自然”的书写状态。古人的碑帖并非十全十美,我觉得应该辩证地看待帖里的优缺点,并清楚临摹此帖要如何进行取舍才能与自己的审美契合,逐步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近年来临习了不少何子贞行书,对何绍基的学习,我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取舍,我比较倾向于追求何绍基中年的恬淡自然、宽厚雄健之意。由于何绍基的回腕法书写加上晚年生理上的制约,其晚年作品带有许多颤笔,在临习过程中我有意去其整体的抖擞笔意,横笔的钉头以及收笔的尖须,取颜真卿行书中锋富有篆籀笔意的写法。何绍基中年作品爽劲健朗,晚年苍茫老辣,以我目前的心理状态来看,比较适合于何的中年书风,故较多时间花在临习其中年作品上。同时,我注重追求书法作品的内在文雅之气,以及外在的大气及率性的书写,平时的创作一直是以这样的审美理念为旨归。何绍基以外的诸家我兼收并蓄,近年临习了一些赵之谦法帖,从中吸收其大刀阔斧般的用笔,方刚沉雄的风格。我习惯每日读帖,记字帖里的字形、章法、笔法。颜真卿、赵孟頫、傅山、王铎、董其昌、白蕉、于右任等诸家行书法帖我都爱不释手,赏读他们的帖,从中汲取厚重、朴拙、雄阔、清雅的意趣。近年的作品虽然以何绍基面貌为主,又融入了我在临习品读其他书家的一些体会,取法一家容易营养不良,兼收并蓄方能入古出新。

历代大家的传世之作面貌皆同中有异,我们不难看出其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作品的不同意趣。在当前的展厅时代,我认为作品风貌的同中有异是每一位创作能手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我每一次的创作都有意识地避免作品的重复单一性,在作品的风貌上力求有所区别。这就必须在创作前做足功课,何绍基的法帖不同年龄段都略有不同,我在临习时则选择与前段临习的风格略有区别的作品,这样创作才有方向标。此外,注重融入近期所临其他法帖的一些风格特点以及起初阶段学习二王的底子,在作品里注入二王的冲和、俊朗、雅逸之气。

这些年通过不同碑帖的临摹,我感觉古代大家在书写中其“人格”与“书风”达到了高度的契合,追求自身的涵养与作品所表现风韵的协调一致,只有如此方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我每一次的投稿作品,并非特意创作的,是在连续数周的临习、梳理后,临近截稿,找篇喜欢的诗文,信笔写来。在创作过程中,我较少反复的、修整式的书写,而是追求原生态的书写状态,哪怕有些笔法没能尽善尽美,但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经营,拥有更多的邂逅。

推荐访问: 兰亭 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