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时间:2022-05-05 17:15:02 浏览次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雁北地区有一种儿童玩具,名叫琉璃圪嘣。琉璃圪嘣是一种玻璃制造的响器,头大,呈扁圆形,其身管状、细长。用嘴吹吸时,最前端极薄的玻璃在气流鼓动下发出“圪嘣儿、圪嘣儿”的声音,因此得名琉璃圪嘣。

每逢春节 行销一时

琉璃圪嘣吹起来清脆悦耳,深受儿童喜爱,是明清以来汉族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曾在民间广为流行,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春节,小贩走乡串户,琉璃圪嘣行销一时。孩童们个个手持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大街小巷响彻“圪嘣儿”声,成为人们甜蜜温馨的童年记忆。

物美价廉的琉璃圪嘣,样式五花八门,有锤形,也有葫芦形、盘龙、檀香壶等,且大小不一,最大的近一米。琉璃圪嘣大多是锤形的,葫芦形的就属高档,还可以分为多个型号。此外还有琉璃喇叭,其中以一米以上的长号最为罕见,它可以模仿军号声,吹出悦耳的声调。

琉璃圪嘣流行时间短普及面却很广,制作技术、工艺造型、玩法都很独特,对青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具有粗犷憨厚、稚拙朴素而又艳丽悦耳的民族特色。据史料记载,中国各地类似琉璃圪嘣的手工制品都源自交城县。山西省交城县覃村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玻璃文化之乡”。2007年,琉璃圪嘣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覃村作为琉璃圪嘣原始产地,已有400年的生产历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绝活。经历代传承生产的交城琉璃圪嘣,其产品流传于全国汉族区域,而以黄河流域较为突出。一些靠近河流生活的百姓还用它来作为“河灯”,祭祀河神,是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的音乐性节日玩具和供器,也是典型的民俗文物。

儿时玩具 重回大众视野

琉璃圪嘣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的节日性玩具和供器,交城以及周边县市的人们在小时候多半都玩过。由于琉璃圪嘣极薄,用琉璃的振动来发声,在玩耍中也极易碎裂。交城民间还有句关于它的童谣:“琉璃圪嘣嘣,打了歇心一阵阵。”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玩具种类也越来越多,琉璃圪嘣因为牵涉到安全问题而逐渐退出了孩子们的玩具类目。因为琉璃圪嘣儿吹管太细,腔体极薄,吹时用力稍大或一不小心碰撞都极易破碎,有安全隐患,所以家长对孩子玩琉璃圪嘣多有约束,民间有童谣:“琉璃圪嘣儿,打了没事儿;回家要钱儿,挨了一棍儿。”现在儿童的玩具五花八门,但是那种带着情感温度的手工制品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大机器生产出的产品。偶尔得见一二,也多半成了家中的工艺摆放。然而,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琉璃圪嘣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工艺独特 世代传承

传说琉璃圪嘣的制作是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遗留玉液演变而来,所以琉璃匠人拜女娲为祖师,公元424年,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听大月氏国人说能炼出琉璃,下令制作产品,并召集百官当殿观之,惊叹其为神明之作。据今已有1 600年的历史,这就是琉璃圪嘣的起源,确实可称之为古老之作。

尽管很多人都玩过琉璃圪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那么薄薄的一层,既能发声还不会轻易就碎。曾经的覃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琉璃圪嘣,但是现在能做琉璃圪嘣的只有寥寥几家。覃村的高世俊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传承人。他制作的琉璃圪嘣现已走出三晋大地,远销海外。

高世俊说现在传统的琉璃圪嘣工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由于工艺独特,琉璃圪嘣无法用机器制作,纯手工的工艺局限了它的发展,使得这一传统工艺更加地宝贵。高师傅今年已五十多岁,现已将手艺传承给了自己的几个侄儿,不能让这项技艺在自己手里断了。

传承人档案

高世俊是琉璃匠世家,“四和堂”号的后人,16岁开始向民间手艺人丁保才学艺,后经琉璃圪嘣手艺人花信年、李二货的精心指导,自己钻研并恢复了古时产品的制作,三十多年坚持制作生产。

2010年高世俊荣获民间艺术制作“银奖”,是目前覃村制作圪嘣嘣产品的高手,人称“玲珑巧手”。

2014年自创四方、莲花瓣、琉璃宝塔等作品,荣获“交城县先进文艺个人奖”。

2014年发明琉璃圪嘣精包装。每个琉璃圪嘣都有一个泡沫套子,硬纸箱包装,保证运输不受损,产品不割嘴、不易碎。

2015年4月,高世俊成立了俊德昌琉璃圪嘣工艺品厂。

推荐访问: 琉璃 童年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