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以绿色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绿色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间:2022-03-26 10:01:54 浏览次数: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体现。绿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底色,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绿色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系统,体现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只有以绿色发展的成就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使人民群众在享受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中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发展应有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民族价值与全球价值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自然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美好生活

[中图分类号]D616;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6-0005-07

[作者简介]方世南(1954— ),男,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江苏苏州 215123)。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11AKS001)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To Realize a Better Life with Green Development

By: Fang Shinan

Abstract: The idea of green development advocated by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significantly embodies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insisting on people’s subject status. Green is the background color of a better life for people. Adhering to green development means adhering to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as 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realizing people’s better life. Green development, which is not simply equal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n organic system with rich content and reflects itself in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tc,. Only by realizing people’s wish for a better life with achievements of green development can the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ir own freedom in an all-round development while enjoying green welfare and ecological well-being. In this sense, the maximum value of development is represented in that the dialectical unity is reached between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natural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the inner-generational value and inter-generational value, and national value and global value.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green development; natural value; people-centered; better life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体现,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决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绿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底色,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只有以绿色发展的成就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使人民群众在享受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中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发展应有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民族价值与全球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绿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底色

绿色是一个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信息的概念,既代表着自然界生态环境的优美,又代表着人类舒适宜居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已经普遍地将绿色作为蕴含健康、和谐、希望、愿景、持久、美丽、富有朝气和洋溢着旺盛生命活力的一种颜色,用作指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的一个概念。

绿色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美丽色彩,也是催生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衣食仓库”“武器仓库”和“精神产品”的仓库。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人类只有从自然界不断地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才能存在和发展。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和文明的进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证明,绿色兴则文明兴,绿色亡则文明亡。西亚最早的文明是在两河流域新月沃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发展出来的文明,与水肥草美的绿色宜居之地密切相关。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玛雅文明、古楼兰文明等的兴起都与此相类似,后来这些文明的相继消亡都与水源缺乏导致的绿色消失紧密关联。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建设绿色文明,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则会使人类走向无绿色的坟墓。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构成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有机体,绿色在由各种生态要素组成的生命有机体中起着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命脉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而深刻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③。这深刻地揭示了绿色是由天人合一构成的生态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分,绿色在人类与自然界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具有始基性质。

绿色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根基,又在服务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功能。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将绿色称为支撑着地球上动物生存的斗篷。蕾切尔·卡逊说:“水、土壤和由植物构成的大地的绿色斗篷组成了支撑着地球上动物生存的世界;纵然现代人很少记起这个事实,即假若没有能够利用太阳能生产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食物的植物的话,人类将无法生存。”①鉴于此,蕾切尔·卡逊告诫人类,切不可任意破坏绿色,只有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风景线,才能避免“消失了鸟儿的歌声,枯萎了湖边的蒲草”的寂静的春天的到来。

美国《纽约时报》撰稿人迈克尔·波伦高度评价绿色在生态系统中的重大价值功能,他将绿色植物称之为自然界的炼金术士。迈克尔·波伦指出:“植物是自然界的炼金术士,是把水、土和阳光改造为一系列珍贵物质的专家,它们中的许多特殊能力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力,甚至想象力。与植物相比,人类的生产力多么低下。在这个星球上,当人类还在费劲地锻炼自己的意识,并学着用双脚走路时,靠着那同样的自然选择过程,它们已经在发明光合作用(一种把阳光转化为食物的奇妙招术),已经在完善着它们的有机化学了。如同已显示出来的那样,在化学和物理学上对植物的许多发现,正在很好地为我们服务。取自植物的化学物质可以滋养、可以治疗、可以毒害,也可以愉悦我们的各种感觉,其他的则可以唤醒我们,供我们睡觉或者是陶醉。还有一些有着改变意识的令人震惊的魔力,甚至可以在醒着的人的大脑中植入梦境。”②迈克尔·波伦从植物的眼光看世界,揭示了绿色对人类美好生活所作出的神奇创造和巨大贡献。

绿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底色。绿色意味着宁静、文雅、平和、恬淡、和谐、优美。人民的美好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种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一种蕴含着富足、环保、健康、儒雅、节俭、安全、惬意、舒心、尚文、厚德的生活,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生活发展规律、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规律,在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生存、发展和享受的生活。

绿色生活具有基本底线和较高要求的不同层次。从绿色生活的基本底线看,要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望得见绿荫,能沐浴明媚的阳光,欣赏朗星晴空、晓风残月,倾听鸟儿的欢唱,享受宁静,记得住乡愁。从绿色生活的较高要求看,绿色生活是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权利与义务结合在一起的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幸福和谐生活。绿色生活的求真,就是要认识自然、学习自然、遵从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界平等相处,在享受绿色、创造绿色、呵护绿色中体现生活的价值;绿色生活的求善,就是人们要自觉追求与生态环境友好的“应有”和理想的境界,把人与生态环境的友好以及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天人合一共同体之间的和谐作为生活目标;绿色生活的求美,就是要在遵循美学原理和审美规律下生活,获得和享受人与生态环境共存共荣、互利互惠、协调发展的美感和审美享受。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的诗句引起了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于美好生活的丰富联想,海德格尔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就是绿色生活,他提出: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与世界和大地共同处于一个无限的宇宙系统,这三者本来就是平等的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热爱绿色、呵护绿色以及用绿色点缀生活,让充满绿色的生活实现“人诗意地栖居”的目的,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提供不竭的源泉。

二、绿色发展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

绿色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源泉。绿色生活来自于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创造绿色生活,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保障。

绿色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局限于环境保护,更不能以牺牲经济社会发展为代价。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的科学发展。从狭义的角度看,绿色发展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从广义的角度看,绿色发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系统,体现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绿色发展涉及生态文明制度体制创新、生态文化价值观转变、环境战略评价、生态空间格局(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等众多方面,融入并渗透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绿色发展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从不同的维度为人民创造绿色生活,以其整体合力为人民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绿色经济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经济支撑。绿色经济是一种以促进经济活动的全面绿色化为重点内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以达到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优化双向互动的持续健康的经济。绿色经济体现为环保型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绿色经济要从环境保护和优化生态活动中获得经济效益,主要从绿色增长中获取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只有那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经济,才能称得上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全面的绿色化改造提升,同时加快发展那些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环境优化的产业。绿色经济追求的是绿色GDP,绿色GDP是一种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成果与代价的GDP。发展绿色经济,主要通过推进均衡协调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等举措,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发展绿色经济,还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就能不断地获得生态环境福祉,从而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在不断获得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中使生活更美好。

绿色政治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政治支撑。绿色政治是将生态问题纳入到政治学视野中考察,并以生态政治化和政治生态化眼光认识生态与政治紧密联姻的一种绿色世界观、绿色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绿色生活方式。美国生态政治学家丹尼尔·A. 科尔曼认为,绿色政治也展示为一种绿色化的生活方式,“一种重温公民权利和社群合作,通过把地球理解为我们的家园而实现的生态化生活方式”①。绿色政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将“我们作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我们所仰赖的自然生态紧紧地交织在一起”②。绿色政治发展主要体现为绿色执政理念的发展、绿色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和绿色政治行为文明的发展等。绿色执政理念的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同时,还必须坚持绿色执政。“绿色执政理念就是将生态问题与政治问题结合起来考量的一种生态执政观,是将生态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将政治问题衍生到生态问题上的生态政治化和政治生态化的执政观”①。绿色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关键,重点是大力推进绿色制度创新,涉及政党和政府绿色制度创新、绿色公众参与制度创新、绿色投资制度创新、绿色金融制度创新、环境税制度创新以及环境标准、环境会计、环境统计、环境保险、环境行政合同、排污权交易制度等众多领域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绿色政治行为文明的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具体举措,涉及政党和政府的绿色政治行为文明、企业和社会的绿色政治行为文明、公民的绿色政治行为文明等诸多方面。大力推进绿色政治发展,有利于从政治的高度认识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当作重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作为重大的政治实践活动,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志和价值导向,从而将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生态优化和社会和谐作为执政的价值追求,作为促进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一体化和同步化。

绿色文化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支撑。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文化的引领,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之魂,为绿色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绿色文化是一种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的先进文化,绿色文化通过高尚的环境意识、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美学、环境教育学、环境科技学等知识系统,以及理性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显示出来。绿色文化发展主要通过绿色文化价值观、绿色伦理道德、绿色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而推动绿色精神文明发展。霍尔姆斯·罗尔斯顿高度评价了绿色文化对于推动绿色发展的价值,他说:“从现在起,文化将成为影响大自然的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有人说,下一个千年是自然的终结期。但是,我们还有另一个希望,那就是把下一个千年当作营造文化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千年。地球的丰富性已在人这里实现了对它自己的意识。人类能够以其他物种所不能的方式欣赏这种丰富性。这种欣赏进一步增加了这种丰富性。人类还能够创造性地构建多姿多彩的、复杂的文化;这些文化也增加了地球的丰富性。但是,如果这种文化进一步破坏看历经数千年才取得的生物多样性,给后人留下一个贫瘠的地球,那么,它就将是人类,特别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所谓现代人类文化的一个悲剧性的失败。我们不仅将使自己变得一无所有,而且还将使地球变成不毛之地。我们就将不再是智慧物种——人类。”②绿色文化将极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素质,营造高雅而浓郁的环境文化氛围,给人民的生活提供绿色精神文化产品,促进人类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绿色社会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支撑。绿色社会发展是一个通过绿色公民素质提升和绿色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促进绿色城市、绿色社区、绿色智慧社会成长的系统工程。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政党和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通过提高绿色社会管理水平和绿色城市、绿色社区和绿色智慧社会建设来达到理想目标。推进绿色社会发展,要通过构建全社会的绿色发展利益共同体、绿色责任共同体、绿色参与共同体和绿色共享共同体,进一步完善绿色社会管理制度、绿色社会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体制机制,通过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发育绿色区级关系和绿色人际关系,朝着生态智慧型社会迈进。绿色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是构建既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又体现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智慧型城市、绿色智慧型社区以及绿色智慧型社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三、以绿色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蕴涵

以绿色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丰富的价值蕴含。只有深刻把握以绿色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刻的价值诉求、价值尺度和价值评价标准,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层面透视绿色发展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价值蕴含,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绿色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之间的各种价值关系,如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关系、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的关系、区域价值与国家价值的关系、民族价值与全球价值的关系等,增强对党的宗旨与绿色发展辩证关联性的理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以绿色发展保障人民的环境权益从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指针。“‘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长期以来,许多人都以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这句话作为价值的经典定义,进而错误地认为,价值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说凡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及对于人们有用的就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无价值的。一句话,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多少,都必须由人们的需要和有用性来衡量。

马克思如果真的这样来界定价值的话,就不可能承认绿色的价值,绿色发展也就没有必要。但是只要认真反复地研读全文,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马克思的话,更不是马克思对价值所下的定义,而是马克思讽刺那个被他称之为“蠢汉”“学究教授”的瓦格纳的话,这句话表达的根本不是马克思的价值定义,而是马克思所反对的瓦格纳的错误的价值定义。

阿·瓦格纳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从人作为自然生物,有着自然愿望出发,将满足人的需要的资料——财物或外界物,通过估价被赋予价值。马克思针对瓦格纳这一错误观点,指出:不能抽象地谈论人,特别是不能离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抽象地谈论人的需要。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误读了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将人的需要和满足关系用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出价值关系,导致只注重人的价值而否定自然的价值,只注重当代人的价值而忽视下代人的价值,只注重本地区本民族的价值而忽视外地和全人类的价值,只注重经济理性而忽视生态理性,只注重人力资本而忽视自然资本,这些都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价值作为表明主客体关系的范畴,并不表明人与物之间的需要和满足关系,而表明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互益性关系。价值的有无、大小,主要体现在主体与客体的互益性状况和程度上。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互益性,就能体现出价值;主体有益而客体无益,或者相反,就是无价值或者负价值甚至反价值。一句话,一方有益,另一方无益就谈不上有价值。一般而言,主客体之间互益性程度越大,价值也就越大,否则就越小。核能用于战争,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的都是危害,是反价值的;如能被和平利用,对人类存在有益处,就显示出它的价值。从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的互益性关系这一点出发,可以发现,价值存在于和内隐于主客体双方,不能由主体或者客体单方面说了算。因为价值的实现在于主体与客体双方的获益①。

以绿色和绿色发展所表征和优化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人类生活和实践的客体系统。无视它的存在及其价值,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的价值是不能存在的,也就根本谈不上人民的美好生活。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之中,而人要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价值,就必须承认生态环境的内在的和固有的价值。否则,作为主体的人就没有自身的价值可言。恩格斯指出:“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②因此,承认生态环境的价值与承认主体自身的价值具有一致性。坚持以人为本意义上的人的价值与坚持呵护绿色意义上的自然价值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绝不能以承认人的价值而否定自然的价值,因为,没有自然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不可能实现的。

无视绿色和绿色发展的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论的核心观点主要表现为:“人的利益是道德原则的唯一相关因素”;“人是唯一的道德顾客,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人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其他存在物都只具有工具价值,大自然的价值只是人的情感投射的产物”;等等。这些观点离开了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范畴来谈论价值,价值就成了一种空洞的抽象和虚无。

传统的发展观是非绿色的发展观,这种非绿色的发展观建立在错误的价值观基础上,将单纯的财富增长、一时发展速度看作是发展的实现。抽象地绝对地庸俗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视发展为目的和终极价值追求,造成了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非绿色发展,使生态矛盾凸显,生态灾难频发,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严重受损,导致了在解决人民群众温饱后,出现严重的环保问题;在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存以后,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实现,也致使发展中的经济价值难以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全党同志要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的期待紧密结合起来,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群众谋利益、谋福祉上,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③坚持绿色发展,保障人民的环境权益,就是关心人民安危冷暖的实际举措,就是为群众谋利益、谋福祉的具体行动。因此,以绿色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要对传统的错误价值观予以彻底的纠偏,以保证绿色发展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使全体中国人民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的美好生态环境中幸福地生活。

推荐访问: 美好生活 向往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