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走出片面强调品德教育误区,培养孩子良好性情

走出片面强调品德教育误区,培养孩子良好性情

时间:2022-03-17 10:37:45 浏览次数:

摘 要: 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只有转变观念,走进孩子的内心,适时疏通、排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性情,才能培育身心健康的新一代。

关键词: 品德教育 良好性情 心理问题 疏导

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情的培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误区,不良的性情不但个人痛苦,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很多教育者至今采取鸵鸟政策,闭眼不看现实,否认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把心理健康教育问归结为品德问题,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坚持老一套的做法而不顾其效果。

开学伊始,我参观了市一中的“嘉峪关市青年心理咨询活动中心”,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生动活泼的现场讲解下,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受益匪浅。这次参观感触最深的就是心理教师老师的一句话:“现在的孩子存在的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这句话让我深有同感。

的确,作为多年从事基层教育的工作者,我很少深思过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实施着我说你服的“听话教育”,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通常把孩子们的某些乖张行为、逆反情绪、孤僻性格、漠然态度都笼而统之地定义为品德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么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用一些抽象枯燥的学生守则、班规、校纪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要么是以简单的“说教灌输”为主,比如要求孩子上课不能随便说话、不能做小动作、下课不能打架骂人、教室里不能乱扔垃圾……抑或是你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团结爱护同学、尊敬师长……往往是晓之以理多,动之以情少;说教灌输多,倾听启发少。不但忽视了之所以应该和之所以不应该的理由,而且忽视了孩子顽皮、活泼、好动的天性,更没有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深入孩子内心去疏通和引导。久而久之,孩子们在一味灌输说教班规校纪约束压制下屈从于教师的威严,变成了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岂不知,学生变成了墨守成规、只知学习的工具,个性、情趣、潜能都被无情地扼杀。随着孩子知识与年龄的增长及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孩子更注重自我的感受,长期强烈的压抑与焦虑,最终导致孩子性格扭曲,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危害家庭与社会。因此,小学阶段表现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听话,年龄越大的孩子逆反心理越严重。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开在春天里的花,没有不美的花。只有不当的培育和不美的环境才会影响花朵的绽放。孩子的某些过失行为并非品德问题所致,而是心理障碍使然。我想说,没有天生存在品德问题的孩子,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们走入了一个思想误区,长期徘徊在心理疏导门外,没有注重孩子良好性情的培养,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应从培养孩子良好性情出发,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们沟通和交流。只要架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就会引领孩子走入一个柳暗花明的世界,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

记得曾经带过的一届学生,低年级时个个天真活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老师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唯命是从,而那时的我也像一位高高在上的师者,用一把“三好学生”的标尺精心地裁剪,孩子们在我的精心塑造下成长,一班听话、好学、规矩的孩子诞生了,我也因此暗暗自喜。转眼,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已经成了五六年级的大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开始注重自我的感受,我渐渐发现他们曾经纯洁的眼神里多了一些复杂的神情,对于我的话,也不再是唯命是从,有的孩子敢说为什么要让我去做;有的孩子敢说他怎么不去做,还有的孩子公然转身愤愤而去,往日那些如灵丹妙药一样的守则、班规、校纪在孩子们无声的不作为中失去了作用,我的威严渐渐丧失殆尽,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常常一筹莫展、自艾自怨,情急之下我气急败坏,罚卫生、罚跑圈、找家长,写检讨,可是收效甚微,状况依然频频出现。

掩卷沉思,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方法,并尝试改变,学生出现违纪现象,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静下心来问问他们什么这样做,再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后果。如果学生遇到一些思想方面的困难,我也会耐心听他们诉说,并为他们排解困难。有些孩子不善于和老师交流,我就让学生以作文的方式——《老师我想对您说》与学生用文字来交流,有时孩子会和家长发生矛盾,我也让学生用作文的方式——《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给孩子们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当我发现孩子的思想问题,我便提前找他们谈话,或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给予疏通。

另外,我还不断挖掘语文课文中的教育资源,借助文中的故事,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反向思维,理解生活中容易产生心理情绪的问题。如:在教学《小抄写员叙利奥》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了解叙利奥为什么瞒着爸爸抄写公文,受到爸爸的误解还坚持抄写的原因后,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父子之间的爱,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叙利奥,面对父亲不知情的责备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也有认为自己很委屈的,也有像叙利奥一样坚持为父亲分担压力的。乘着学生兴致,我又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假如老师误解了我,假如爸爸妈妈误解了我的问题,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项家庭作业:如果自己曾经错了,请回家对你的妈妈或者爸爸说一声对不起。话音刚落,我班一名同学站起来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曾经错了,请您原谅,我以后不会再惹您生气了。在他的带领下,又有几个学生陆续站了起来,教室里气氛变得严肃而感人,有些孩子甚至流下了眼泪。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遇到问题总会和我像朋友一样交谈,我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着自己,我想就是这样的一堂课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触动了纯真的心,是这样一项作业点亮了孩子的心灯。

渐渐的,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天气晴好的课余,我会组织学生一起游戏,孩子们课间不再是无所事事,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游戏中的欢声笑语驱散了孩子们心里的不快,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原本如此美好。游戏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了活泼开朗的个性,克服了交往的个性缺陷,学会了宽容、理解他人和他人的内心需要,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良好的心态培育了良好的性情,良好的性情成就了健康的体魄。

不论是学生教育,还是教师育人,教学相长,教育着并学习着,学习着并快乐着,不是我们已经走上了绝路,而是我们的思想需要转弯,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转一个弯,换一个角度,一个全新的世界就会出现。只要能转变一种思想,疏通一条心路,点亮一盏心灯,拨动一根心弦,培育良好性情,就能造就身心健全的一代新人。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有段名言: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行为跟着改变

行为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命运跟着改变

这是一条心理循环链,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考用书》.

推荐访问: 片面 品德 性情 误区 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