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独立学院关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研究分析

独立学院关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研究分析

时间:2022-03-16 10:19:07 浏览次数: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近些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数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然而,过度的肥胖会给青少年造成许多困扰,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为了保证这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对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独立学院;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分析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使之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同时,心理卫生的分析研究可以及时发现个人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卫生的发展趋势因为人的年龄的不断增加产生出不同的特点,并且针对这些差别所指定的心理卫生的相关教育内容也是不同的。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卫生问题频发的阶段,而其中超重、肥胖青少年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的几率比正常青少年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的几率高出许多,因此,对该项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政策的扶持下,独立学院的发展异常迅速。目前,作为我国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具有非常明显的公益性质。因此,对我国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对于各独立学院而言责无旁贷。

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了保证我国的大国地位,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在国家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是未来我国发展所需依靠的中流砥柱,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全面提高,并且西方的快餐文化给传统的饮食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青少年,自小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在饮食方面不加节制,很容易出现肥胖现象。

此外,在计划生育问题的影响下,大多数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长辈的溺爱导致许多青少年无法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评论,很容易出现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一旦其人格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很容易导致思想偏激、过于情绪化等心理疾病的产生。只有对这些造成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措施。

由于我国超重、肥胖青少年数量的增加,他们的心理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和部分医疗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目前,很多相关单位已经对超重、肥胖青少年的相关心理问题进入了系统的调研阶段。研究表明,这些青少年发胖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先天性的体型发胖,另一种是后天条件养成的肥胖。后天超重、肥胖的青少年主要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必要的户外运动和身体锻炼。很多家长由于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因此很多孩子选择用吃东西的方式打发时间,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体型发胖。

超重、发胖的青少年大多对自己的外貌极度的不自信,但是也有一小部分青少年保持着十分积极乐观的心态。青少年大多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貌,这一点在很多的女性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为了减肥,很多青少年选择节食或者是过度锻炼,营养的缺乏和流失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使他们变得更加暴躁、易怒,长期下去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严重时可能对青少年自己或者其家人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加强对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到其问题的根源,根据这些问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打消他们对于不同事件的顾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他们与周围的其他人进行主动的沟通交流,打破相对封闭的心理状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

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肥胖、超重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造成超重、肥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运动的缺失也是一项重要的成因。通过研究分析不难得知,目前我国超重、肥胖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自卑、自闭等状况,情绪激动、焦躁、不受控制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导致超重、肥胖青少年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很多体型正常的青少年表示,超重、肥胖的人并不适合运动,他们会拉低整体的成绩,并且他们还表示过度肥胖是非常可笑的。很多青少年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会进行大量的运动,甚至是节食。他们对超重、肥胖的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心理。经过了解得知,很多体型比较肥胖的女生是学校中多人欺负的对象,这种长期的畸形的同学关系给超重、肥胖的青少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很多女性肥胖者出现了严重的自残倾向,这种来自外界和他人的排挤无疑是超重、肥胖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青少年本就处于叛逆阶段,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会让青少年对其综合条件进行重新的审视,超重和肥胖成为他们眼中最大的缺陷,这种问题在女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更高。青少年认为肥胖已经成为了他们进行日常人际交往的最大障碍。在这种长期的心理暗示下,很多超重、肥胖青少年会产生比较偏激的看法,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往往不够全面,存在着较强的片面性。这种偏激的想法在不同人的身上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一种类型就是导致青少年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我化、封闭化的状态,他们几乎不与老师、同学甚至是家长进行交谈。另外一种类型则呈现出一种外向性、攻击性的状态,他们总是将自己置于事物的对立层面,一旦发生一些不在意料之中的状况他们就会变得暴躁易怒。因为长期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导致他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这种心理抑郁经过外界的刺激就会以比较激烈的方式展现出来。

超重、肥胖青少年由于行动不便的原因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或户外活动,这种现象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循环。由于行动不便而不参加户外活动导致青少年的肥胖现象更加严重,这种现象造成了其心理与生理双方面的伤害,对肥胖、超重青少年进行教育也变得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对于肥胖、超重青少年研究分析不在少数,但是大多从医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其肥胖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从教育角度和心理健康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然而,超重和肥胖已经对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为了防止这种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目前,我国已经将对肥胖和超重青少年的教育纳入国家公益事业的范畴,也正因如此,肥胖、超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众多独立学院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改善我国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卫生状况的方法

心理卫生问题是心理疾病的类型之一,在解决这类型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为了维护或是恢复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人员应该运用心理疏导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方式。举例来说,学校内部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站,定期对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调研,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并掌握他们是否存在着思想偏激等问题。一旦调研结果表明某位青少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卫生问题的倾向,教育工作人员就要注重加强对其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改变目前我国大多数青少年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的状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阴影,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超重、肥胖青少年以及该群体的宽容程度,不应该对其进行嘲笑或是背后议论。社会应该提倡平等的相处观念,在日常的公益广告或是其他的宣传节目中应该渗透这种平等待人的观念。同时,教育工作人员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让所有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意义,组织肥胖、超重青少年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参与学科知识的讨论,同时也可以组织他们共同参加一些体育比赛或是户外活动。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为他们之间提供更加频繁的沟通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加深青少年之间的相互理解,排除不同群体中存在的偏见和歧视,形成更加和谐的相处模式。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鼓励肥胖、超重青少年更多地参加课外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主动的交流,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等方法,增强肥胖、超重青少年对于课外活动的信心,让他们更多地进行尝试,对其个性中存在的一些比较偏激的因素进行及时的引导。学校应该定期开展集体性的心理卫生教育课程。为保证实现心理卫生教育的目的,教育人员应该对教育课程的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传统的说教或是演讲的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心理卫生教育可以采取班会讨论或是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短片、电影等形式进行。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正视自己的心理状况,也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到解决心理卫生问题的具体方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多一层的保障。

此外,家长应该注意帮助肥胖青少年调整饮食结构,用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家长不应该以忙于工作为理由疏忽对孩子的照料与管理,大部分青少年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的作息习惯都是由于缺乏家长的管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帮助超重、肥胖青少年恢复到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状态,家长需要经常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的需求,及时帮助其排除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的隐患。同时,家长需要向孩子讲述运动的必要性,带领他们参加体育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体育锻炼应该长期进行,家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树立起信心。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体育锻炼可以让青少年变得更加乐观、向上,对超重、肥胖青少年的人格养成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超重、肥胖青少年存在着普遍的心理卫生问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完整的人格,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军.学校卫生在新型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5(05).

[2]陈贵,郭桂平,肖水源,等.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倾向[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01).

推荐访问: 超重 肥胖 青少年 独立学院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