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斑头雁:翻越喜马拉雅

斑头雁:翻越喜马拉雅

时间:2022-03-16 09:55:03 浏览次数:

每年深秋,田野只留下田埂边高高的白杨树和树上金黄的叶子。不经意间,远处隐约传来大雁“嘎嘎”的鸣叫声。随着声音的方向,雁群排列着整齐的人字形队列,一大群接着一大群,由小变大……当大雁从头顶飞过时,我和小伙伴们激动地放下背篼,把帽子使劲扔向空中,嘴里喊着自己都不懂的童谣:“雁儿雁儿一溜儿,沙子窝里滚豆儿……”

童年的大雁作为儿时一道美丽的风景,伴随我充满憧憬的岁月,仿佛预言我的一生。30载春秋,我的足迹伴随大雁迁徙的轨迹,走遍青海的大江大河和湖泊沼泽,年年和高原上的野生动物相伴相依,最钟情的仍是斑头雁。

为什么飞越喜马拉雅山

斑头雁是青海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候鸟之一。它们的身影出现在青海高原上的每一个天然湖泊。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可鲁克湖和长江源头沱沱河畔的班德湖是斑头雁的主要聚集区。每年4月,斑头雁和黑颈鹤、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10多种候鸟从南方和东南亚等地迁徙到高原的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湿地中,在这里繁衍生息。高原成为候鸟们生儿育女的天堂。

斑头雁在动物分类上属于鸟纲鸭科,它的头部是灰白色,头部后方有两条水平的黑带,极为醒目,故名斑头雁。一只成年的斑头雁重两到三公斤,站立时高度约60厘米。斑头雁夏季在高海拔地区繁殖,冬季则迁徙至低海拔地区生活。迁徙路线是从冬季的觅食之地——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的云南、贵州、西藏雅鲁藏布江等地出发,到达夏天的生育繁衍之地——中国青藏高原和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秋天它们则原路返回。其中一部分斑头雁每年会翻越喜马拉雅山,来往于印度和青藏高原之间。

斑头雁为高原鸟类,对高原有极强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在漫长而艰苦的迁徙途中,斑头雁能自如地调节身体状况,以适应不同天气或气候的变化。科学家研究发现,斑头雁是目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8小时就能飞越海拔接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

近年来,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在青海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等高原湖泊对斑头雁的迁徙路线和飞越能力进行了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斑头雁能在高空飞翔,能飞越喜马拉雅山,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其呼吸能力异常强大,即使在快速飞行的情况下,斑头雁也不会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这是因为斑头雁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可以从近在咫尺的毛细血管里非常快速地获取到氧原子,为翅膀提供一次强有力的挥动。二是斑头雁的翅膀,其挥动的频率同体格相近的鸟儿几乎一样,每分钟能达到225次。但与体格相近的鸟儿所不同的是,斑头雁的翅膀更长。斑头雁单翅伸展的宽度可达1.5米。在稀薄空气中,斑头雁挥动翅膀会比同等体格的鸟类产生更强大的托举力。

斑头雁的飞行速度很快,在高空中斑头雁单凭自己的力量,每小时就可飞80公里,正常情况下一天可飞880多公里。如果顺风飞,时速可达每小时160公里。我和小伙伴们看到“雁儿像沙子里面滚豆儿”一样慢地飞行,是因为大雁飞得很高,距我们很远的缘故。斑头雁不但飞得既高又快,而且还产生体热。这些热量被它们身上丰厚的内层羽毛保存在身体里,因此即使在9000米的高空,在零下40多度的空中,它们的羽毛也不会结冰。在迁徙中,斑头雁们能在数天之内完成超过1600公里的单向飞行!

斑头雁为何选择一条极其艰难和凶险的旅途,为什么不绕过高山呢?鸟类学专家们长期研究也未得出确切的结论,只能猜想在喜马拉雅山底地壳板块碰撞,山体抬升之前,斑头雁的迁徙路线就已经形成。喜马拉雅山一天天长高,把斑头雁推向今天的高空。喜马拉雅山的增高速度是非常缓慢的,每年只增高0.8厘米,缓慢到有足够的时间让斑头雁一天天地去适应高空,并延续着祖辈们认定的飞行路线。

每一代斑头雁从第一次飞行开始,就跟随它们的父辈,成群结队地按固定线路迁徙飞行,而它们的子女长成后,又从父母那里学到了飞行线路的固有方位。一代接着一代,延续着同样的路线。也许大雁们计算过,与绕过群山飞行而更加漫长的迁徙相比,在急速变化的高空气流中飞行,反而能为它们节省时间和能量。

在漫漫征程中,斑头雁用“生物钟”的特有功能来调整方向,在白天以太阳确定方向,始终沿着一定的角度和方向飞行。夜间,它们凭借天空星辰的位置作定向飞行。在天空布满乌云,看不见太阳或星辰时,大雁们是靠地磁场去感知地球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准确地飞到目的地的。斑头雁在迁徙中从起飞开始,就一直在“嘎嘎”地鸣叫着,那是它们之间在传递信息,强壮的大雁时刻鼓励落后的同伴,让雁群保持队形,父母们提醒孩子不要打瞌睡。

在青海高原哺育新生命

青海高原是斑头雁谈情说爱和生儿育女的地方。每年春天,当印度洋上的暖流开始吹拂时,大雁便带着春天的气息,越过冰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向北迁徙,日夜兼程赶回自己的故乡,进行新一轮的繁衍生息。它们对于春天的向往与憧憬比之人类更炽烈。鸟群中仪态端庄、最温文尔雅的是斑头雁,它们来到高原的江河湖泊,来不及洗去羽毛上的征尘,也顾不上安闲地歇息一下,经过短暂的恋爱,便结成一对对配偶,开始忙忙碌碌地衔草运枝,建造新居。斑头雁结成配偶后终生厮守,一旦丧偶,它们将孤独终老。

斑头雁的交配是在水中进行的,交配后就会在湖泊岛屿或河心岛营造自己的巢穴。4月中上旬,斑头雁们衔草、茎叶及干藻碎块筑巢穴,再在巢穴内铺上草、藻、棉花、碎布、绒羽。一旦发现有其他雁入侵巢穴,它们会奋力驱赶。斑头雁会在巢建成后的第10至12天内产卵,每窝产卵2枚~10枚,卵呈圆形,纯白色。斑头雁孵卵时,雌雁负责孵化,它除了到附近觅食外,常趴窝不动,有时为了保持孵化的温度,不惜用嘴将自己的腹毛钳下来,垫在窝内。而雄雁则站在一旁守护雌雁。一旦遇有意外,雄雁会大喊大叫,扑打翅膀,为雌雁报警助威。

约29天的孵化后,幼雁出壳了。刚出壳的小雁不食不喝,约3天后由父母带领外出觅食,有时幼雁会站在母亲的背上。小雁们整天跟在大雁的后头“呱呱”地叫喊,双亲整天守护雏雁寸步不离。一星期之后,小雁们便可在双亲的带领下,下到湖或河流里游泳觅食。每次下湖时,雌雁在前面带路,雄雁在后头护送,场面十分动人。

到了九十月间,小雁一只只都长大了。这时,西伯利亚的寒流渐渐南侵,雁儿们开始几个甚至十几个家庭组合在一起,由一只年龄较长、经验丰富的雄雁领队,离开青海高原的江河湖泊向南迁徙,到来年春天,再按原路返回高原。

中国人怎样喜欢雁

斑头雁陪伴着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给人们传递着春天和秋天的信息。人们也赋予这种鸟类以灵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历代的文人学者唱雁、咏雁、颂雁,以雁拟人,寄情托思,抒发胸臆,写下了以雁为题材的不朽诗句和篇章。汉高祖刘邦曾作“鸿鹄歌”明志:“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北周诗人庾信有诗云:“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瞑将渠俱不眠。”北雁南飞,孤鸣月边,触动游子思乡之情,以致与雁一起整夜失眠。陆游的“惊鸿照影”、曹植的“翩若惊鸿”以雁比喻美女轻盈窈窕的姿仪,古人对雁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唐代诗人杜甫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孟浩然的“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北宋王安石的“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更是借雁怀友、抒情、寄思,诗句优美绝伦。

雁与人的故事出现在许多历史事件和历代文学作品中,鸿雁传书的故事更富有神奇色彩。公元前100年,西汉使节苏武被匈奴扣留囚禁在北海——现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一带,持节牧羊十九年。后匈奴与汉人和亲,汉索要苏武等人,匈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汉人常惠教汉使对匈奴说:“天子射猎于上林苑中得雁,足系有帛书,言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大惊,以为有神相助,无奈只得放苏武全节归汉。鸿雁传书虽属假托,但自此雁足、雁帛、雁音便被人们用作传书送信的代名词。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大雁对自己的故土很有感情,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十分眷恋,青海高原的严寒使它们不得不远迁他乡,但到春暖花开时节,它们会依旧按照飞走的路线飞回故乡。大雁齐心合力,团结协作,它们的队形不断变化却有条不紊,一会儿是“人”字形,一会儿“一”字形排开,互相照应着。在大雁夜以继日的长途迁徙中,一些老幼病弱的大雁很难坚持随群体飞到目的地,但是雁群决不会中途丢弃它们,为使弱者不至掉队,往往由两只身体强壮的雁,一左一右用嘴叼着一根树枝,病弱或年幼的雁夹在中间,叼着树枝的中间坚持飞行。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无论飞行多累,它们都不撒嘴,一直坚持着,直到旅途的终点。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平日里独雁单飞快一倍多。大雁们勇挑重担,处于“人”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为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于是,身强力壮的大雁们争先恐后却有序地当领头雁。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阻力最小,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的这些优秀品质,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使人们对它的赞美诉诸笔端。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斑头雁往返于青海故乡的天空,往返于高原的天空,也往返于每一个高原人的心中。

斑头雁是目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之一,8小时就能飞越海拔接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摄影/彭建生

4月,青海湖边聚集上万只繁殖的斑头雁。这些斑头雁由印度、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的雅鲁藏布 江、云南、贵州等地迁徙而来,在青海湖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秋天,它们将原路返回。摄影/张胜邦

7月,青海湖边的斑头雁长大了许多。高原湿地的浮游生物给斑头雁雏鸟成长发育提供必需的盐分 ,高原特有的委陵菜、早熟禾等植物也给斑头雁提供珍贵的营养。摄影/张胜邦

斑头雁产卵时间在4月中旬至4月末,每窝通常产卵4枚~6枚,由雌鸟单独孵卵,雄鸟通常在巢附近守卫警戒。斑头雁的孵化期28天~30天,雏鸟孵出后不久即能活动。摄影/星智

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它们体内的红血球与氧结合的速度很快,可以承受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气浓度。摄影/星智

推荐访问: 喜马拉雅 头雁 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