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05 18:29:10 浏览次数:

附件: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东莞市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东莞市汽车产业由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和相关产业构成。据调查回收表格统计,至2004年底,我市汽车产业共有生产企业95家,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5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3家,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87家;外商独资企业45家,中外合资企业6家,内资企业44家,外资和民营企业基本各占一半。企业从业人员共有10529人,其中技术人员987人,占行业员工总数的9.4%;全行业资产总额26.8亿元,负债总额13.4亿元,行业资产负债率50%。2004年,全市汽车产量1119辆,摩托车产量22360辆,同比分别下降3.9%和2.9%;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73亿元,销售收入38.48亿元(其中,零部件销售收入34.74亿元),出口总值24.74亿元,利税0.8亿元,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4家,包括:东莞友华、东坑歌乐、京滨电喷、东莞永强,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有23家。(详见附件1:东莞市年销售超千万元汽车工业企业一览表)

(二)产品结构。我市汽车产业主要零部件产品有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汽车车身零部件、汽车底盘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及摩托车零部件等。目前,我市零部件制造业已有一定的基础,而汽车及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则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从主要产品产值构成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6.1%,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3.9%。从资产总额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2.6%,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7.4%。从利税总额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2.8%,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7.2%。从出口总值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9.3%,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0.7%。数据分析显示,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强,2004年全市汽车产业出口总值247409万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总值245611万元,占99.30%。(详见附件2:东莞市汽车产业行业细分对比表及附图)

我市在汽车整车生产方面虽然乘用车、商用车和挂车三个大类都兼有,包括旅行车、客车和专用车均有生产,但目前正常生产的只有东莞永强和东莞卢森宝亚永强两家公司。东莞永强是我省载货类专用车重点生产厂家之一,企业在产车型51个,主要产品有罐式车、自卸车、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其中以罐式运输车销量最大,年销量在1500辆左右,年销售收入3亿元。奥地利卢森宝亚国际有限公司与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资的东莞卢森宝亚永强消防汽车有限公司的消防车项目前景看好,但目前尚处起步阶

段。摩托车整车生产方面,产品主要为125cc排量的座式、骑式摩托车,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竞争力较弱。零部件生产方面,产品涉及范围较广,但在中控系统、车载智能通讯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自动变速箱等附加值高的核心技术领域较少涉及,产品主要都集中在驱动轴系统、车身结构件、汽车玻璃、消声器和轮胎等附加值较低的领域。

(三)区域分布。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布局较为分散,95家企业散布在全市32个镇区,差不多每个镇区有2-5家企业,最多的寮步镇和塘厦镇各有8家企业,区域内尚未形成明显的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行业内欠缺一个以整车生产为核心,上、中、下游配套衔接的产业链。(详见附件3:东莞市汽车工业企业镇区分布表)

(四)流通领域。目前,全市汽车经销商已超过300家,其中4S(销售、配件、维修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品牌专卖店68家;2004年,全市销售各类汽车7.29万辆,2005年1~11月份,全市共销售各类汽车63353辆,平均每月销售5760辆;车行分布相对集中,已初步形成莞太路南城段、莞樟路寮步段和莞龙路东城段三大汽车销售集中地;相对于车行围绕主干路段的集中布局,我市的汽配修理店分布就显得零散,基本上为沿街沿路各个商铺分散经营。目前,全市共有一类汽修企业14家,二类汽修企业867家,三类汽修企业1100多家,各类汽车美容及快修店1100多家。

二、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龙头汽车整车项目

东莞的汽车企业项目不少,但轿车项目还是空白,大部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处于停顿状态,而且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品牌弱,市场占有率低,企业规模和影响力小,无法起到以汽车整车项目为龙头,从而带动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产业规模较小

主要零部件产品几乎全由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的整体实力不强。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545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占36.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11.6%,而全市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73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2004年,全市汽车年产量不到全省的1%,专用车年产量仅占全省专用车产量的7%。

(三)产业集聚不明显

行业投资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上、中、下游生产不衔接,产品特色和市场定位不突出,大路货低水平重复建设居多,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缺少名镇、名企、名品。目前,我市的电脑IT、虎门服装、大朗毛衣、厚街和大岭山家具等已经成为区域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国内外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行业地位不突出。

(四)技术水平偏低

产品结构还不完善,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缺乏竞争力。我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乘用车、客车生产企业。而专用车生产虽有一定基础,但车种缺陷较多,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品种较少,高端消防车前景看好,但尚处在投资起步阶段。全市摩托车产量偏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汽车零部件多为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产品,其中以汽车底盘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件和车身零部件生产企业居多。根据调查数据,汽车底盘零部件生产企业为22家,占总数23.2%;汽车电子电器件生产企业为19家,占总数20.0%;车身零部件生产企业为31家,占总数32.6%。目前,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还缺乏生产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的能力,如电子控制多点燃油喷射系统、ABS、安全气囊等,品种门类不够齐全,技术创新能力有限,未能形成专业化分工的汽车产业结构。

(五)行业利税贡献低

2004年,我市汽车产业共有生产企业95家,资产总额达26.8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73亿元。尽管由于企业申报的利润数字可能含有一定的漏报或少报的水份,以及企业纳税意识差等原因,但全行业0.8亿元的利税贡献仍然偏低,平均每家企业年创利税84万元,每亿元产值创造利税仅为192万元,资产利税率仅为3%。

三、东莞市汽车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当前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动态

1.当前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特点。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进程来看,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产业组织高度集中,国际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兼并,目前形成了“6+3”格局,即通用系(包括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系(包括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戴姆勒克莱斯勒系(包括三菱-现代)、丰田系(包括大发、日野)、大众系(包括斯堪尼亚)、雷诺系(包括日产、三星)6大汽车集团,外加本田、宝马、标志-雪铁龙三个独立制造商,这9家汽车制造商的汽车年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约为92%;二是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配置日益全球化,更贴近市场,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随着全球汽车产销格局发生的转变,跨国汽车集团进一步加快了汽车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给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了50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由于我国汽车市场被长期看好,世界汽车巨头在国内频繁进行合资合作,大量外资涌入。截止到2004年底,大众、通用、福特、丰田、宝马、现代、奔驰、本田、日产、三菱、马自达等跨国汽车巨头都已经在我国创办了合资公司。我国

汽车产业集中度已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2004年我国前十大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9%。然而,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无论是整车、零部件或企业规模、品牌、技术研发和营销服务,与跨国汽车企业巨头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3.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入世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2004年5月21日,国家发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政策包括了政策目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结构调整、准入管理、商标品牌、产品开发、零部件及相关产业、营销网络、投资管理、进口管理、汽车消费共13个部分,通过汽车产业政策的组织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入世后我国汽车关税的调整情况。我国加入WTO后,按照规定,2005年1月1日,中国进口汽车关税降到了30%,汽车零部件关税下降到13%。到2006年7月1日,中国的汽车关税将最终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失去关税保护之后,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生产规

模偏小,国际竞争力不足,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呈现出在本土市场上被边缘化的趋势。

5.广州及珠三角城市群起发展汽车产业动态。目前,广东汽车产业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发展态势。2004年,广州市汽车工业总产值734.07亿元,汽车产量达27.64万辆,占当年全国汽车总产量的5.45%。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汽车产业近年来也呈现出群起发展的态势。佛山市已经开始了汽配产业集群的规划,并形成了一定的基础。目前,该市共有汽配企业169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就达11家,投资总额68.78亿元,逐步形成了顺德、南海、禅城、三水四大汽配产业的集聚发展区域,并有望建成一个以广州为龙头、辐射佛山地区的、年产值在5000亿元以上的大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中山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近年来的发展也较快,从2001年到2004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总投资规模由1.31亿美元剧增至5.06亿美元,大幅增长了2.86倍;全市汽车零部件总产值由7亿多元增至68亿多元,增长了8.71倍;企业总数也由7家增至42家,增长5倍;从业人员总数由1640多人增至5360多人,增长2.27倍。目前,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依托其国家级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集中招商引资,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深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汽车电子为主导,已发展成为我国汽车电子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相关企业近百家,年销售额为40-50亿元人民币,涉及范围广,具有明显的领

先优势,如在车载信息系统等方面,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已经成为国内的汽车电子产业龙头地区。目前,深圳正规划用5-10年时间,把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10年,全市汽车电子产品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在国内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力争进入国际汽车配套体系。

(二)我市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

1.毗邻广州,承接其产业辐射和转移的优势。近年来,广州本田、东风日产、广州丰田三大日资汽车制造企业相继落户广州,根据规划,2010年广州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30万辆,产值2000亿元左右,成为汽车及其零部件全球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整车与汽车零部件产值理想比例1:1.7估算,到2010年,广州汽车零部件需求量至少有3400亿元。受此辐射带动,国际汽配产业正加速向珠三角地区转移的步伐。以整车生产为中心点,汽配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最佳半径应在1小时车程范围,对于在这个范围内的东莞,在承接广州汽车产业辐射,发展汽配产业方面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而且我市道路设施日趋完善。目前,东莞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的公路密度在国内外城市中首屈一指,从东莞任何一个镇区到广州或深圳机场的车程均不超过1个小时,而具备深水港运输条件和能力的虎门港更是与广州番禺南沙丰田汽车项目隔江相望。

2.强大的产业配套和兴旺的消费市场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先

决条件。截至2004年末,我市机动车辆拥有量达100.95万辆,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轿车36辆。2004年我市共销售各类汽车7.29万辆,繁荣兴旺的汽车消费市场为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与此同时,我市基础设施良好,制造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基本上汽车制造业的主要领域均有所涉及,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发达,产品种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纺织业、五金模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业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我市新兴潜力支柱产业化工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也为我市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支持。

3.改革开放多年形成的雄厚资本和人才优势。目前,我市已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可以引导集中一定的资金投入汽车产业。2004年底,我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462.87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05.25亿元,实现存贷顺差1057.62亿元;全市生产总值1155.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6%,增长速度创近五年新高;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不含对外借款)30.34亿美元,取得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同比增长18.4%,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占绝对优势;我市外来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大批外企来我市设厂,引进和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而近年来东莞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

推荐访问: 汽车制造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东莞市 调研报告 汽车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