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报告 > 香港特区2017年施政报告(节选)

香港特区2017年施政报告(节选)

时间:2022-05-14 08:25:03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7年1月1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特区立法会正式发布题为《用好机遇 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 和谐共融》的2017年施政报告,阐述了香港2017年在经济,教育和青少年发展,以及市政、地区行政及管治等方面的施政要点。报告指出,本届政府一直秉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深信只有發展经济,才能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香港“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和“超级联系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国家第13个五年规划(“十三五”)和“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本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原则,机遇无限。本刊特此摘编施政报告中的“引言”“一带一路”“创新及科技”“教育和青少年发展”“体育及文化”部分,以飨读者。

一、引言

本届政府一直秉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深信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22年评选香港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公布的“2016年人类自由指数”排名,按法治、行动自由、公民自由、经济自由等79 项指标,对全球159个国家及地区作出评估,香港连续6年排名第一。

过去4年,香港经济温和增长,通货膨胀持续回落,政府财政稳健,就业人口累计增加16万,失业率极低。政府既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也全力推动新兴产业。

短中期的土地及房屋供应显著增加,中长期的规划积极进行,大量基建正在展开。

过去4年,政府全力扶贫、安老、助弱,鼓励就业。4 年来,收入最低3个十等分的雇员,在扣除通货膨胀后,收入增加5.2%。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的个案持续下跌,贫穷人口下降。政府大力投资医疗基建。空气质素和维港水质明显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废物管理的多项措施相继落实。保护保育生物和乡郊环境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倡导作用和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香港“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和“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因此越来越突出。在国家第13个五年规划(“十三五”)和“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本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原则,机遇无限。

政府十分重视行政立法关系,争取与各派别议员合作。市民亦期望行政立法各司其职,为掌握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共同努力,避免蹉跎岁月、坐失良机。

香港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香港完全没有独立或以任何形式分离的空间。在“一国两制”下,每一个香港人都有义务全面遵守《基本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二、“一带一路”

政府继续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凭着“一国两制”及其他优势,充分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并配合国家和内地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为青年人创造机会,也为未来几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添加动力。

政府2016年委任了“一带一路”专员,主理“一带一路”办公室的工作, 就制定和执行“一带一路”策略提供建议和意见,以及联系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加紧用好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发展机遇。政府早前审视了“一带一路”办公室的工作和现时的架构,认为需要加强人手和资源,包括开设首长级和其他常额职位,以确保办公室可以更有效和持续地推展“一带一路”的工作。

过去一年,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以及驻外的经贸办、贸发局和投资推广署也积极推广。政府将在今年9 月再次与贸发局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贸发局亦会继续在其主办的研讨会和博览会中加入“一带一路”环节。

中央政府将在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一个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最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将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成果,特区政府现正筹备参加。

世界各国正加大国内或跨国基建投资,工程金额数以千亿美元计,特区政府正与国家部委商讨如何合作参与这些工程项目。

(一)专业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对专业服务需求殷切。2016年《施政报告》提出的2亿元①“专业服务协进支援计划”,已于两个月前推出,支援专业界面向外地市场的交流、推广和合作。

香港可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培训。港铁学院正与几个国家的铁路营运者初步探讨。机场管理局(机管局)成立的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于上月与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学院签订协议,合作培训本地及区内的航空专才。特区政府亦准备为沿线国家访港官员安排有关特区政府运作的讲座或短期培训,促进合作。

(二)放宽签证、方便往来

为了促进香港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政府将审视放宽对相关国家的就业、求学、旅游等的签证要求。就此,政府已与白俄罗斯就双方的互免签证安排达成共识,并计划放宽柬埔寨签证安排。

(三)民心相通

政府会继续推动教育合作和交流,让香港学生了解沿线国家,促进民心相通。新措施包括更新或微调中小学课程及制作适用教材、增加学生学习外语的机会,增加2017年到内地“丝绸之路”沿线的学生交流团名额至5600名,并透过优质教育基金推动学生到内地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

政府于2017学年起增设“一带一路印尼奖学金”,下学年将会有两个以私人捐款设立的马来西亚及泰国“一带一路”奖学金。

青年交流方面,民政事务局与公民教育委员会于去年试办“‘一带一路’交流资助计划”,资助本港青年到沿线国家交流。

文化方面,政府会透过本地和海外的表演、展览、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推广香港的多元艺术及文化,并促进内地通过香港与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也会继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体育交流和合作。

三、创新及科技

创新及科技(创科)不是口号,而是提高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新动力。香港的创科应用,多方面明显落后于内地。自从创新及科技局(创科局)成立以来,过去一年,香港的创科氛围显著提升,世界顶级科研机构相继在香港落户: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了首个国外创新中心;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科学园成立该院200年历史以来的首间国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宣布在科学园设立广州香港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10亿元的香港创业者基金;红杉资本亦牵头成立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提供资金支持早期探索及天使阶段的项目。两星期前,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在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土地面积是科学园的4倍。

政府亦大力投放180亿元,以完善香港的创科生态系统,推动“再工业化”、资助大学进行中游及应用研究、资助业界利用科技升级转型,以及扶助初创企业发展。

香港要成功推动创科事业,提供土地、楼房等硬件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全部条件。面向竞争对手,香港必须考虑如何提升整体竞争力,包括提供税务和财务优惠,及其他政策支援措施,吸引本港及国内外创科企业。

(一)推动应用科研发展

政府将会要求大学进行更多符合香港需要、具影响力及可转化作应用的研究项目,以配合产业发展及“再工业化”。就此,政府会要求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于一年内完成检讨研究经费的分配方法,加入研究影响、知识及科技转移成效等评审准则。

政府亦会透过教资会要求大学于半年内优化其知识及科技转移计划,加强知识转移办公室的功能,以统筹及转化研究成果。大学优化计划应尽快实施,教资会及创科局将持续检视实施情况,作为拨款的准则之一。

20亿元的“院校中游研发计划”已接受申请,鼓励大学进行更多应用研究,供下游研究或产品开发。

(二)扶助初创企业

香港的初创企业发展蓬勃,去年有近2000间,比2015年增长25%,其中有35%创业家来自香港以外。商办的企业孵化器及共用工作空间亦已增加了超过40间。

行政长官在2016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20亿元的“创科创投基金”,邀请合资格的风险投资基金为合作伙伴,与政府共同投资香港的科技初创企业。该基金在今年年中开始营运。另外,政府亦已透过“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资助6所本地大学的团队成立超过120间科技初创企业,转化研发成果。

科学园和数码港也分别成立基金, 投资于科技初创企业,并提高培育计划的名额。

为进一步支援香港创科生态圈的发展,政府支持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公司) 在科学园旁边兴建一座“创新斗室”,提供灵活设计的住宿单位,配以共用工作空间等设施,租予科学园内的培育公司或初创企业的人员,或园区内其他公司的外地科研人才。科技园公司正就此进行详细研究,争取3年后落成。

(三)推动产业发展及“再工业化”

科学园正在扩建,3年后落成,将科学园的总楼面面积增加至40多万平方米。

为推动“再工业化”,政府正筹备在将军澳工业村兴建数据技术中心及先进制造业中心,分别在3年后及5年后落成。此外,政府已在两个月前推出“科技券计划”,资助中小企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或升级转型。

香港“再工业化”进程中的优势产业包括生物科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创科局、投资推广署及各地的经贸办会主动争取相关企业来港。

政府会与生产力促进局成立“知创空间”,分享实用技术和技能,推动转化科技创意为工业设计或产品,支援本港的初创文化及“再工业化”。

政府已预留大面积用地,包括在莲塘/香园围口岸附近一幅超过50公顷的土地,供创科(包括科学园及工业村)及其他新兴产业或工业之用,亦会建议科学园用好大埔、元朗和将军澳工业村内可发展的土地。

(四)智慧城市

政府致力将香港发展成智慧城市,利用创科提升城市管理和改善市民生活。政府委任的顾问公司将于2017年年中完成研究。顾问公司已就一些重要范畴作初步研究,包括环境、医疗及交通等。

政府正努力推动建设“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为政府部门以至公私营机构提供资讯基建推动空间数据共享、支援各种智慧城市的应用发展,并配合创科局的智慧城市发展蓝图。发展局正准备就“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开展策略研究。

政府以九龙东作为智慧城市的试点,透过以人为本的资讯及通讯科技方案,分享数据,改善资源运用,以及加强人流和交通管理。

政府继续推行优惠计划,鼓励私人业主把合资格的工业大厦改作数据中心,并进一步简化发出豁免书的手续。

“Wi-Fi连通城市”计划自去年中开展以来,提供免费服务的热点增加1400个至18400个。预期到后年,将增至34000个。

政府已预留5亿元,供创科局协助各政府部门利用科技改善服务。

政府将在今年中推出5亿元的“创科生活基金”,资助令市民生活更方便、舒适及安全,或照顾特殊社群需要的创科项目。

四、教育和青少年发展

(一)幼稚园教育

由下学年起,政府将落实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向合资格的本地非牟利幼稚园提供直接资助,以提供半日制优质教育服务。政府亦会为全日制及长全日制幼稚园提供额外津贴,并为有经济需要家庭的幼稚园学生提供就学开支津贴。为帮助幼稚园落实新政策,政府会在2016/17学年为合资格幼稚园提供一笔过津贴。政府的幼稚园教育经常性开支,预计增加约27亿元,约7至8成受资助半日制幼稚园学位将会免费。

政府会邀请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语常会)考虑运用语文基金,为幼稚园教师提供中、英语文专业发展课程,包括教授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

(二)中小学教育

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2016年11月提交了最终报告,就预防学生自杀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提出建议。政府已于本学年开展“医教社同心协作先导计划”,增强医、教、社3方的专业人士的沟通和协作,由精神科医生、教育心理学家、驻校社工、精神科护士、临床心理学家、职业治疗师等组成的跨专业团队協助学校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此外,从下学年开始,为公营普通中、小学提供的“学习支援津贴”会涵盖有精神病患的学生。

政府会试行在职中学教师带薪境外进修计划,透过参与为期约1~3个月的特定课程或驻校工作体验,让教师扩阔视野、丰富经验。计划为期3年,预计约150名教师受惠。

在语文教育方面,政府会邀请语常会考虑推行两个计划,一是为小学提供津贴,优化校园语境及校本英语课程,尤其在幼小衔接、照顾高能力及能力稍差的学生等方面,以加强支援小学英语学习;二是为有志接受职业专才教育或准备就业的高中学生提供职业英语课程, 提升英语能力,取得相关认证,以助升学及就业。

目前全港共约900所不同时期兴建的公营学校,设施不尽相同,政府会另拨资源,因应其特有设计,改善26 所“火柴盒式校舍”的设施。

教育局去年10月展开修订初中中国历史科课程的咨询,建议课程古今并重,政治史与文化史兼备,使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国家历史,以优化中国历史教育。为推动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局会加强师资培训及提供一笔过拨款合共约1亿2500万元以支援教学。

教育局将加强《基本法》教育,透过持续发展学与教资源、举办相关的学习活动、进行教师培训、与内地师生交流计划等形式,进一步推广《基本法》。

教育局着力推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继2016年初为小学提供额外资源后,亦准备为每所公营中学提供一笔过20万元的额外津贴,促进学校推行与STEM教育相关的校本计划。

(三)专上教育

为培育切合本港社会及经济需要的人才,政府决定由2018/19学年开始把“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恒常化,资助学生修读指定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并将资助学额由每届约1000名增加至3000名,而已入读有关指定课程的学生亦可在该学年起享有资助。预计每学年约有13000名学生受惠。

为协助自资专上院校开拓经费来源,政府将推出第7轮配对补助金计划,提供最多5亿元供合资格的自资本地学位颁授院校申请。

于2017/18学年继续推行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资助最多100名本地杰出学生前往境外的世界知名大学升学,修读学科不设限制,但有助增强香港长远竞争力的课程,尤其是与创新科技相关的学科,将优先考虑。

(四)职业专才教育

政府已选取一块位于茶果岭的土地,供职业训练局兴建具规模及现代化的校舍,并正进行有关的规划工作。此外,政府原则上支持职业训练局于其专业教育学院(青衣)的土地上兴建飞机及航海工程中心。

(五)青少年发展

过去几年,特区政府投放不少资源推动青年发展。为完善青年发展工作,政府将邀请青年事务委员会就青年发展政策的未来路向提出建议,并加强与政府各部门在青年工作上的协调。

五、体育及文化

(一)体育发展

政府近年大幅增拨资源,支持体育运动的“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过去10年,由香港体育学院(体院)支援的精英运动项目由13项增至17项,在体院接受训练的运动员亦由约650人增加至超过1200人,当中全职运动员更于5年内由约180人增至超过330人。香港运动员在重大国际赛事表现卓越,港队的整体实力有所提升。香港运动员在非奥运项目,例如保龄球、桌球和壁球的世界级赛事中亦取得佳绩。我们要加大力度,继续在财政资源、场地和精英运动的发展策略上支持香港运动员争取更好成绩。

行政长官决定大量增加体育设施,在未来5年增建或重建26个体育及康乐设施的项目,包括2个运动场、9个足球场、1个体育馆、4个游泳池场馆、2个草地滚球场、1个单车场、4个网球场、11个户外篮球场及20个休憩用地共54项设施,总造价约200亿元。政府还会为另外15个体育及康乐设施的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为开展工程做准备。此外,香港历来规模最大的启德体育园的前期工作亦已接近完成。

政府建议最快在2019年,在湾仔运动场进行综合发展,计划除会展用途外,还有潮玩和新颖的康乐及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其他当区所需社区设施,务求地尽其用。贸发局将会就此建议进行可行性研究。政府会适时就建议咨询湾仔区议会和其他持份者。

学校的康体设施可以在各社区补充政府的公众设施。教育局会与民政事务局鼓励公营学校进一步开放学校设施,并检视现时学校推动体育发展的情况,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在使用政府体育及康乐场地和参与活动方面,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会开发一套全新的智能电子系统,提供高效率的预订和报名服务。

政府决定向“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注资10亿元,进一步加强体院培育香港精英的工作。去年《施政报告》宣布新的“退役运动员就业计划”,已于去年底正式展开。

为更全面支援残疾运动员及推动残疾人士参与体育活动,行政长官在2015年宣布委托顾问进行研究。研究报告的公众咨询刚刚完成,具体工作正在跟进。

在盛事化方面,在香港举行的体育盛事,无论规模和参与人数均大幅提升。除了香港马拉松和国际7人榄球赛外,去年在香港首次举办的电动方程式赛车和第2届香港单车节,反应亦十分良好。

(二)文化艺术

在文化艺术方面,过去数年,政府持续投放资源,落实一系列措施,促进文化发展。香港的愿景是发展成为国际文化都会。

民政事务局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近年来推行多项措施支援艺团和艺术家,包括拨款共1亿5000万元加强培训艺术行政人员;自2014-2015年度起对艺术发展局及9个主要表演艺团增加共每年6000万元经常拨款,以加强对不同规模的本地艺团及艺术家的资助;更于去年推出“艺术发展配对资助试验计划”,鼓励社会和私人机构赞助文化艺术活动。

场馆方面,除了扩建香港艺术馆,东九文化中心的建造工程亦已于2016年12月奠基。此外,政府致力为本地艺术家和新进艺团提供艺术创作空间,例如香港仔和大埔的艺术空间。

西九文化区是香港的重大文化建设,现正发展为一个糅合地方与传统特色,并加入国际元素的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区。首项永久设施M+展亭已于去年启用,而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M+博物馆等多项文化艺术设施将在未来几年相继落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在2016年12月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展在文化区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新博物馆将令文化区的设施更为多元丰富,增强文化區对市民及海内外访客的吸引力。

为了确保西九文化区能全面实现支持香港长远的文化艺术基建及发展需要、促进文化事业及创意产业的有机增长的愿景,特区政府决定强化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的财务安排,将西九文化区内原属于政府的酒店/办公室/住宅发展权授予管理局。管理局可透过公开招标及以“建造、营运及移交”方式与私营机构联合发展酒店/办公室/住宅,摊分出租物业的收入,从而持续营运西九文化区,并配合融资推展第3批文化艺术及相关设施,特别是落实兴建一座世界级的音乐中心,让香港及海内外优秀的乐团和音乐家在西九文化区尽展所长。

注:①本报告所涉及的“元”均为港币。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

推荐访问: 节选 香港特区 报告 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