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哺乳仔猪常见死亡原因分析

哺乳仔猪常见死亡原因分析

时间:2022-05-18 12:15:04 浏览次数:

摘要:哺乳仔猪死亡给养猪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哺乳仔猪是猪最脆弱的生命阶段,仔猪越小死亡率越高。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综合饲养管理是减少哺乳仔猪死亡的关键。对引起哺乳仔猪死亡常见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71-02

1 外源性因素

1.1 冻死

初生仔猪对寒冷环境非常敏感,虽然仔猪有糖元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寒冷气候使哺乳仔猪冻死、腹泻、病仔和弱仔的发生率等大大增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1]。

1.2 踩死和压死

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猪舍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加上弱小仔猪不能及时躲开而被母猪压死或踩死。有时猪舍环境温度低,垫草太厚,仔猪躲在草堆里或是在母猪腹下躺卧,也容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2]。

1.3 假死

仔猪出生后,不出现呼吸活动或只有微弱的呼吸,但心脏尚跳动,称为假死猪。其原因有母体子宫痉挛性收缩使胎盘血循环减弱或停止,引起胎儿血氧供应不足;分娩时胎儿排出受阻,脐带被挤压或缠绕断裂,过早停止血氧供应;仔猪呼吸道不通畅或堵塞而发生窒息;仔猪产出后,被母猪压迫其头颈及全身而致假死;冬季仔猪产出后,由于气温过低受冻致假死[3]。

1.4 饿死

母猪母性不佳,产后少奶或无奶,催乳措施不佳、乳头有损伤、产后食欲不振,所产仔猪数大于母猪乳头数,以及寄养不成功的仔猪等均可因饥饿而死亡[4]。此外,仔猪太弱小也是导致仔猪饿死的原因,这有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因素,极大一部分的仔猪出生后就表现体型小,活动能力差。这类仔猪的存活率极低,产生这类仔猪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每窝仔猪数、母猪分娩胎次、遗传因子、怀孕母猪的能量摄取以及季节性因素等。

1.5 咬死

仔猪在某些应激条件下,如拥挤、空气质量不佳、光线过强、饲粮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等,会出现咬尾或咬耳等恶癖,导致发生细菌感染,重要者死亡;母性差(有恶癖)、产前严重营养不良,产后口渴烦躁的母猪有咬仔猪的现象;仔猪寄养时,保育母猪可能咬伤、咬死寄养仔猪[5]。

1.6 初生重小

初生重对仔猪死亡率也有重要影响,初生重不足1 kg的仔猪,死亡率在44%~100%。仔猪死亡率随着初生重的增加而下降。

1.7 应激

应激是指一切不利于仔猪生长的因素对仔猪产生的刺激。在养猪生产中主要的应激因素有气候骤变、更换饲料、饲养环境差、疾病等。

2 疾病因素

2.1 腹泻

由于仔猪腹泻的原因极多,其控制方案又不全相同,故控制腹泻是难点也是重点。仔猪初生时完全依靠母源抗体来提供其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力。因此,仔猪在出生后及时吃到初乳对仔猪的存活来说极为重要。10日龄时,仔猪能产生自己的抗体,这会与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发生重叠。因而,任何降低初乳摄入量的因素,如冷应激,就会使新生仔猪缺乏保护而易患病。出生先后顺序也会影响新生仔猪获取免疫球蛋白的量。由于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的含量在分娩开始后6 h内下降50%,窝产仔数多时产程就会延长,这样就会使得出生晚的仔猪只能获得较少的母源抗体。

2.2 水肿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断奶仔猪多发的急性肠毒血症。其特征为发病突然,病程短,头部和胃壁等部发生水肿。猪群中的感染率在15%左右,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

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等细菌感染,以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球虫、蛔虫、钩端螺旋体等寄生虫感染。

3 其他因素

3.1 温度

仔猪出生后最重要的应激因素之一就是温度。仔猪由于不具有褐色脂肪组织,皮下脂肪极少且缺乏被毛,特别是在寒冷季节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因此,仔猪通常是靠近母猪取暖或利用人工生产的热源适应低温环境。如果没有适宜的外界温度环境,仔猪在低温环境中极易诱发疾病引起死亡,另外,在低温环境中仔猪会往母猪腹下寻找热源,易被母猪挤压死。如果将母猪的气味施放到取暖灯下,那么仔猪就会较多地被吸引到安全区内。

3.2 营养

母猪充足的泌乳量是确保仔猪良好营养的关键因素,要确保母猪的充足泌乳量,首先必须确保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早期充足的营养供给,特别是饲料日粮中脂肪含量的供给。随着窝产仔数的增加,就需要较多的泌乳量才能保证全窝仔猪的存活。增加泌乳量是增加仔猪养分摄取量的有效措施。为仔猪提供优质乳汁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一个能使母猪增加采食量的环境[7]。环境应激和疾病应激都可降低母猪的采食量。热应激尤其能降低采食量。必须在满足仔猪保温的需要和为母猪提供较为凉爽的环境之间保持适当平衡。研究表明,增加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可以增加仔猪的能量摄入,从而增加仔猪体内的脂肪沉积量,达到提高仔猪的抗寒的能力,对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分娩

分娩是仔猪的存活率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资料表明,平均每窝仔猪的死亡率为0.9头,这些死亡中大部分是由于死产,其余则为疾病或子宫内竞争造成的木乃伊胎。母猪分娩引起的仔猪死亡率往往随窝产仔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产程延长导致仔猪缺氧所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仔猪严重缺氧,导致出生前死亡;另一种是仔猪轻微缺氧,导致仔猪出生后活动力下降,吃奶量减少,进而引起仔猪衰弱,最终因管理不当被母猪压死或因病死亡[6]。

3.4 脐带出血

在某些猪群中脐带出血引起的仔猪死亡率在0.2%~2.0%[9]。为减少仔猪的死亡率,养殖户要做到在母猪分娩时不离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减少脐带出血的发生,同时可以保证仔猪找到母猪的乳头并能吃到足量的初乳。此外,将可能受压的仔猪放置在取暖灯下的安全地点,确保其不被冻死。保持猪舍环境清洁从而减少母猪和仔猪感染疾病的机会。

3.5 设备条件

减少仔猪压死的早期措施是将母猪限制在小于传统圈舍的猪圈中[8]。自从20世纪50年代广泛采用产仔笼后,挤压的发生率以及由此造成的仔猪死亡率大为降低。目前,已经进行了很多的试验来研究母猪分娩期间的圈栏设计在减少仔猪死亡中的作用[8]。产仔笼的设计可影响仔猪的死亡率,在比较宽的产仔笼中挤压的发生率高于狭窄的产仔笼。

总之,仔猪断奶前死亡对养猪业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加强饲养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哺乳仔猪死亡率。严格产房的防疫制度,执行全进全出制。严格免疫程序,及时处理可疑传染病的病猪。如果饲养员投入足够的时间细心照料生产母猪,了解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掌握其生活习性,做好产房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刘 云.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J].养猪,2004(6):17-18.

[2] 杨成科. 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策略[J].农村养殖技术,2005(4):21-22.

[3] 何海健. 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辽宁畜牧兽医,2002(2):13-14.

[4] 祝 荣. 控制仔猪断奶前死亡的技术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9):49-50.

[5] 黄佳佳. 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福建农业,1997(3):20-21.

[6] 刘均华,康 达.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1995,12(6):40-35.

[7] 李家骅,邹权初.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J]. 养猪,2003(2):11-13.

[8] 孙有良,齐会贤,刘 炜,等.中小规模猪场断奶前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3, 24(5):20-21.

[9] 殷宗俊,张伟力.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措施[J].仔猪管理,2005(6):68-69.

推荐访问: 仔猪 哺乳 常见 原因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