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激变与沉思:我们究竟该怎样评价新中国建筑60年

激变与沉思:我们究竟该怎样评价新中国建筑60年

时间:2022-05-17 09:35:04 浏览次数:

编者按;

2009年2月27日下午主题为“回归建筑创作的客观立场——建筑中国六十年繁荣创作历程剖析的建筑师茶座”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会议从下午1:30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7:30才结束。据会议主持人中房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主任委员布正伟回忆,自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在北京召开’全国中青年建筑师繁荣建筑创作座谈会以来,本次会议又是一次以繁荣建筑创作为主题的全国建筑师的高峰论坛,也是被与会嘉宾称之为“进入新世纪以后颇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会”。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建筑师、工程师走过了太不平凡的路其中不仅有建筑创作者的坎坷更有用作品及事件凝聚起几代中国建筑师的精神档案。在这历史时刻,应该对曾经走过的路进行盘点,总结,旨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个坚实而有力的基础。据主持人本刊主编金磊介绍:“这是建筑师茶座70期以来的盛大聚会,之所以高朋满座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建筑中国六十年’的话题既需要激辩解读,也需静静沉思。作为‘茶座’的发起者,我高兴地看到在马国馨院士的领导下,包括全国仅有的6位中青年大师在内的全国有影响力的设计院所的总建筑师们都到了。

朱小地:今天的会议是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和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希望它能够真正以茶座形式轻松地展开,旨在回顾中国建筑设计60年来的发展历程。最近流行山寨文化,“建筑师茶座”非常有预见性,它代表了建筑行业“山寨版”发展的方向。今天引用“山寨”这一词汇是希望会议能以一种完全放松且自主的方式进行,大家实话实说,为自身及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布正伟:在共和国60周年诞辰之际,讨论回归建筑创作的客观立场问题、回顾60年繁荣建筑创作历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国建筑学会和建设部设计司联合主办的历时5天的“全国中青年建筑师繁荣建筑”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与会嘉宾有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戴念慈先生,副理事长阎子祥和秘书长龚德顺总建筑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建筑界的老前辈。我当年45岁,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集中探讨了繁荣建筑创作的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的问题。

根据我24年前的记录,我把戴念慈在这次会上的发言念一下:“这个座谈会去年就想开,中心的目的就是繁荣建筑创作。1950年代盛行大屋顶、复古主义,现在到处都是火柴盒。有一段时间,谈到建筑艺术时,把建筑审美形容得很离奇。1959年召开的上海会议被批为黑会,刘秀峰部长报告中提出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被批为黑风格。自那以后,虽然口头上不说了,但心里都有想法,形而上学猖獗。这几年开放了,又以为全盘西化就可以了,实践证明不能这样。这几年紧箍咒很少了,热衷于向国外学习,结果形成了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建筑。当然这并不是学习外国的过错,是对建筑艺术的根本认识没有解决。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如何学习西方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对传统的态度问题没有解决,当然还存在水平问题。创新真不容易,照抄不难。关于如何提高认识、提高水平、加快繁荣建筑创作的速度,希望本次座谈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坚持‘双百方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可以繁荣建筑创作。问题要长期讨论下去。座谈会的召开首先应该敞开思想,不要怕引起争论,不要怕讲错话。其次,为了探讨真理,不仅要鸣,还要争。第三,不要一听反对自己的意见就火冒三丈,不管是谁都可以有不同意见,但要采取说理的态度。第四,发言时间有限,讲最要害的话,讲成熟意见,不成熟的可以提出问题。第五,争论中不要随便歪曲别人的观点或事实,自己发现错了就放弃自己的意见,树立一个好的学风。中青年建筑师是21世纪的开创者,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次座谈会开好。”

作为开场白,这里引用戴总的这段讲话,是为了和今天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戴总是建筑界的老前辈,他的代表作品虽然强调继承传统,但在当时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如斯里兰卡的国际会议中心,中国美术馆等。戴总的讲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语境,可以看出那时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我也记录了座谈会上马国馨的发言,他说“现在形势很好,全国一天的建筑工程约两个亿。繁荣建筑创作还做得不够,大目标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一代,想要达到世界水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日本20世纪20~30年代建筑开始发展,1960年代才进入世界水平。建筑学既古老又现代,接受新技术很难。建筑又往往是遗憾的艺术,很难令所有人都满意。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把创作水平搞上去,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兼顾个人和集体的作用。日本也存在建筑师的地位问题,建筑学会应起到更多的职能作用。要深入研究建筑理论,就必须活跃思想。目前在理论研究方面总喜欢统一,而不愿意向多元化发展。建筑评论不要贴标签,不要求全责备,有一点好的就要扶持……”。开那次座谈会时,马总才43岁吧,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院士了,可以说是繁荣建筑创作的最好见证人。

马国馨:新中国建国60年,跨越了两代人的时间。从[985年到现在,20几年是一代人的时间,确实是可以看到一代一代的变化。记得我在东京和贝聿铭一起考察建筑的时候,他对中国建筑还是寄予很高的期望的。他对我说:“希望你能回去,尽量大地发挥作用。”我当时说:“就我个人而言,当然很希望那么做,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我们只是过渡的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会尽力做,但是也别希望我们能做出太多的伟大成就。”

戴念慈那一代建筑师所处的时代是权威的时代,当时建筑大师说话很有权威,而且他在几次会议上都想把建筑创作纳入到一个正规的发展轨道。但当时我们对建筑创作的争论、评论和对理论与实践的看法都是比较肤浅的,所以我觉得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建筑创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改革开放对年轻一代的建筑师而言确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现在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没有人可以在建筑行业内做到一言九鼎,建筑师都有各自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建筑师通过建筑创作作品互相交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值得称赞的方面。从限制条件方面考虑,现在比过去宽松多了,但在宽松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无奈。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无奈的行业,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座的各位应该也会有很深刻的体会。

严格意义上讲,所有人都是过渡的一代,但每一个“过渡”之间又存在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从学术角

推荐访问: 激变 新中国 沉思 评价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