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晚期脑型血吸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分析

晚期脑型血吸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分析

时间:2022-05-09 18:35:0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脑型血吸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1例晚期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术后不良反应2例。1例肢体偏瘫加重,癫痫症状消失,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6个月~2年,均恢复正常生活,癫痫发作得到控制,复查CT或MRI提示颅内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脑血吸虫病应早确诊,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治疗必须结合必要的对症处理及外科手术和护理措施。

【关键词】晚期;脑型血吸虫病;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0)04(a)-0000-00

血吸虫病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脑血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卵在颅内沉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1]。因为临床发病率不高,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症状极易与脑部的其它疾病相混淆,故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后果也往往较严重。本文通过对21例脑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将其诊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脑血吸虫病患者,均经核磁共振或脑CT确诊;男16例,女5例;年龄16~62岁,平均35.6岁;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其中癫痫型10例,脑瘤型4例,脑膜脑炎型7例;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抽搐和颅内高压三联征起病,即反复呕吐、一侧肢体乏力、视神经乳头水肿、偏瘫、肢体运动障碍、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走路不稳等;血清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18例阳性,脑脊液E ISA试验均阳性;血常规WBC>10.0×109/L为5例,<4.0×109/L 为9例,嗜酸性粒细胞>5%为7例;CT与MR I平扫显示程度不同的水肿区,以“指套状”水肿多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护肝支持治疗3~4d ,脑水肿者合用脱水剂,辅以激素及抗癫痫药物治疗,必要时加用小剂量短疗程地塞米松抑制杀虫治疗时的炎性水肿反应。在全麻下行开颅病灶切除术,开颅骨瓣设计较常规手术略大,以确保充分暴露存在癫痫波的脑皮层。硬脑膜切开发现粟粒状小结节后,沿软脑膜稍作分离,即能发现黄色变的血吸虫肉芽肿,再用显微肿瘤钳钳住肉芽肿,作水喷分离,在不用强行剥离的操作下,即可整块切除病变,保护完整的脑实质,辅以去骨瓣减压术。病灶切除后,再用硬脑膜下电极或框架式皮层脑电图作致痫灶监测。术后在当地血吸虫防治站的指导下,7~10 d后口服吡喹酮治疗1-2年,直至无癫痫再发作、脑电图恢复正常为止。

1.3护理

1.3.1 发作期的护理:癫痫样发作时需迅速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摘下义齿,解开衣领腰带,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纠正脑缺氧,用压舌板置于上下臼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同时准确记录抽搐发作次数及时间。抽搐时不可按压肢体以免骨折,并应注意防止患者发作中发生外伤。呼吸不畅发生紫给时,应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1.3.2密切观察病情:入院后应详细了解病史及生活史,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特点,尽早报告医生,为医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尽量让患者安睡,以恢复疲劳。 协助医生,使患者顺利地完成病原治疗。

1.3.3心理护理: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安抚性语言向患者详细讲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与转归情况,让患者观看文字图片及其他患者的治疗后有明显好转的底片或脑部肿瘤的底片,以及部分患者治疗前、中、后的照片,使他们认识脑型血吸虫病与脑肿瘤的区别,脑型血吸虫病是可以治好的,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1.3.4其它:定时协助翻身,更换卧位。给予低脂饮食,忌食辛、辣等食品。指导患者注意日常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疫水,如需接触疫水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掌握血吸虫病的流行史,以及钉螺的生活史,定期行CT 检查。

2 结果

术后发生颅内血肿1例,皮下积液1例。21例手术病例中20例恢复良好,1例肢体偏瘫加重,癫痫症状消失,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均恢复正常生活,癫痫发作得到控制,再无抽搐发作,复查CT或MRI提示颅内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3 讨论

脑型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异位损害的一种常见病,系血吸虫卵异位沉积于脑组织所致,可见于大脑、小脑、脑干、软脑膜及脉络膜丛。脑血吸虫肉芽肿是由于患者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侵入后进入门静脉而发育为成虫,成虫排出的虫卵经循环以卵栓的方式进入脑内。虫卵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慢性期大量虫卵沉积和异物反应,形成虫卵性肉芽肿,虫卵栓塞血管形成脉管炎可引起脑卒中。急性期和慢性期临床表现不一,急性期可引起脑膜炎,慢性期表现为癫痫样发作或脑瘤样脑内占位性病变。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主要表现分为癫痫型、脑瘤型和和卒中型[2]。

脑型血吸虫病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目前认为吡喹酮是较为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有的患者因长时间误诊,迁延多年,给予驱虫等综合治疗大多无效。前晚期血吸虫病的手术治疗以脾切除及断流术、分流术为主,亦有脾部分切除术。手术治疗一般有一定的适应证,手术目的在于切除肉芽肿所致的占位效应,消除虫卵毛蚴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所以手术应尽可能地切除肉芽肿组织,对于病变侵犯1个以上脑叶或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者,只能行部分切除或/和去骨瓣减压术。手术可以解除脑部的虫卵肉芽肿病变,阻断自体发生的门体分流,增加肝血流量,改善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349- 350.

[2] 刘云生, 欧阳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426- 428.

推荐访问: 晚期 外科 手术治疗 护理 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