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探讨语文教学中细读文本的有效方法

探讨语文教学中细读文本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5-05 17:35:05 浏览次数:

俗话说学生有“三怕”:一怕鲁迅的作品,二怕作文,三怕文言文。如何引导学生从畏惧文言文,到喜欢读文言经典呢?细想一下,我们平时教学从疏通字词入手,停留在了翻译上,浅层表象的解释,使学生兴趣索然。我们要学会细读文本,在选词炼句上要多花功夫,力争一字传神,对妙笔生花的地方要能深入领会。仔细斟酌,反复把玩,我们在教学中应将语言品味作为突破口,寻找对策,方法要得当。

所谓的文本细读就是对文章中存在的语义结构、修辞手法以及遣词造句等做出细致的研究,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意味的一种阅读方式。细读法可以说是新批评的阅读方式,它的目的不是要找出诗歌的意义。也就是说,对于诗歌的意义不应从内容上来认识,而是要从诗歌的整体内在结构上来阅读和理解诗歌语言,通过这种阅读,发现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富有张力的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一、诵读法,反复咏诵为细读做铺垫

如学习《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首先出示题目,让学生边读边写,

学生苦思冥想,停顿约两分钟,低头不语,表情仿佛传递信息,苦思不得其解。在与学生交流环节,教师给学生评分。学生得分确实不高,六十分左右。指点诗文,摇头晃脑地读,一种用激扬语调,一种用悲伤低沉语调,学生通过比较,自然而然地分辨出来。遇到学生碰壁时,声情并茂放声吟诵,诗歌表达的情感溢于言表,让学生大声读读这首诗,入情入境,披情入文,教师适时点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应读出什么感情?悲伤呢,还是慷慨激昂之情?面对死亡是什么态度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最后两句又应读出什么感情?生答:战争惨烈,悲伤、厌恶战争之情。

然后让学生掌握感悟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①看题目;②揣摩重点词句;③作者和注释(背景)也有启示;④整篇诵读。学生大乐,终于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拿到一首诗先读懂它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中心这是第一步。《凉州词》题目透露出本诗是写边塞生活的,注解里的提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解读诗歌。接着让学生再反馈训练一首课外古诗,得到巩固提高。

二、运用比较法,斟酌细读

如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妙用,能否换成“看”“望”呢?“见”表示诗人无意识就能把南山美景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辞官归隐的恬淡、悠然,更进一步表明诗人辞官归隐、淡泊名利、怡然自乐的高洁超然品格。《咏雪》中胡儿将雪比作“撒盐空中差可拟”,才女谢道媪云“未若柳絮因风起”。胡儿比喻比较勉强,从“差可拟”看出,底气不足,缺少诗意。“未若柳絮因风起”意境赋予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情画意,跟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异曲同工。谢太傅对两个孩子的回答“大笑乐”保护孩子的自尊,体现出家庭气氛的温馨,以及看到孩子读书的快乐。

三、细读关键词句,激起共鸣的浪花

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要抓住客观描写的事物,还要领会诗人的感情及物我交融的程度。从三步来鉴赏:①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②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

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应研习其中的写作技巧: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④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分析诗词中加点的词语和画线的句子。学生先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先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答题五花八门。答题不太规范,有的同学把炼字、赏析句子混为一团。应帮助学生梳理出赏析重点词句的方法:①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②找出词句所用的方法(修辞、描写、炼词、想象、以动写静等);③结合具体语境分析;④最重要的是“向中心靠拢”,回到中心圆点。这样回答有条理,答题合乎要点,方法得当,学生能很快掌握要点。

如考查学生运用古诗词的能力,请同学找出下列诗歌中表现教师教学方法好的诗句来:

A.《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不少人错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错误原因多为不具备现实生活中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应加强学生审题训练,抓住题干的信息“教师教学方法好”。而其他是回答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不能扣住题目。教学生审清对象、场合及语言环境,读懂诗词的原义、比喻义、引申义及后人的习惯用法。

综上所述,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要抓住客观描写的事物,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及物我交融的程度,以及主客观的交点是什么。应从物象入手,感知意象的情趣、包含的情感,并由此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产生的感染力及诗人写作的技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推荐访问: 细读 语文 探讨 文本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