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女科学家秦川:战斗在传染病一线

女科学家秦川:战斗在传染病一线

时间:2022-05-05 10:20:08 浏览次数:

秦川说,对她而言,科普是一份责任,是一种将自己所学分享给更多人的举动。参与其中,她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促进自身对医学的思考,推动自身的提高和进步。

“实在抱歉,因为临时有会,采访可能得推迟一天。”原定采访的当天,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秦川教授在电话中一再地向记者道歉,谦逊随和的态度让人倍感亲切。

第二天,记者来到秦川所在的研究所,见到了这位曾参与抗击非典的“女战士”。身着黑色套装、梳着鱼骨辫,时髦而又知性的她全身上下充满着青春的气息,让人眼前一亮。坐在镜头前,秦川轻描淡写地说着此前在非典一线的经历,说起当时因为过度劳累造成耳朵毛细血管堵塞,无暇去医院接受治疗导致一只耳朵至今不再灵敏时,秦川的脸上依旧挂着浅浅的笑容,仿佛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我认为,生活从来就不是艰辛的。生活的面貌取决于你看待生活的态度。你从快乐的角度出发,看到的就会是快乐。”秦川说。

斗争在传染病一线

2003年,突如其来的一场非典灾难降临中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秦川正因参与并组织抗击SARS的药物和疫苗研究队伍,被国家授予抗击非典英雄模范勋章。

非典肆虐的日子,原本拥挤热闹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时不时地有救护车呼啸而过,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也逐渐加剧着社会的恐慌程度,萦绕在人们脑中最多的词汇就是恐惧。然而回忆起那段岁月,秦川笑着说:“懂科学的人是不会害怕的。”

“非典的到来让我们措手不及,但是在经过专业的分析之后,我们就知道怎样去防护这个传染病,就不会感到害怕。”那时,SARS疫苗的研制进入到关键时刻,而动物模型制作分析研究是关系到用于疾病机制研究、病原体溯源、传播方式及疫苗评价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因而秦川所在的研究所接受了“评价疫苗”的重要任务。

为了尽早研制出疫苗,秦川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每天只睡4个小时,每在实验室工作4个小时就出来休息20分钟,抓紧时间喝水、上厕所之余,还要在这宝贵的休息时间内反复讨论下一步的操作。尽管实验条件有限,困难重重,秦川和她的同事们还是凭借着一股视死如归的精神,成功拿出了SARS疫苗评价的结果,并且从所能得到的中成药中筛选出了对SARS有缓解作用的药物,而这一创举也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秦川脑中的那段与非典抗击的岁月,似乎每一个角落都洒满了温情。同事们暂时放下家庭,不顾新婚,推迟生育,毅然决然挺身而出;研究所门口总是堆着附近退休的老人送来的饮料;同事的父母给作为领头人的她打电话,让她尽管给自己的子女分配任务……即便在提起自己因为参与这场“战役”变得“不太灵光”的耳朵时,秦川也是一脸笑容,言语中透着不以为意。“作为医学工作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有义务站出来做一点事情。能够参与到抗击SARS中,我觉得很光荣,即便有小小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科普任重而道远

在SARS之后,H5N1、H1N1、H7N9等传染病袭来时,秦川也总是“斗争”在一线。而这些经历让她明白,知识能克服恐惧,要减少因传染病带来的恐慌,需要大力加强科普工作。

除了教授、科学家的身份,秦川还是《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两刊的总编。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专业的医学知识,当发现报纸、电视对一些医学概念的解释有误时,秦川也总会在杂志和书籍中进行更正,以此达到科普的目的。面对一些社会突发事件,秦川能够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专业解读,同时以科普的形式进行宣传。作为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所长,她总是与可爱的小动物打交道,因此她也致力于普及与宠物相关传染病的防护知识,帮助广大宠物爱好者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宠物的健康。

作为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的理事长,在历届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年会开设的“科普大讲堂”上,秦川总是利用这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走进学校、走进医院开展科普活动。除此之外,秦川也会积极参与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服务基层的活动,为边远地区带去科学知识,改善边远地区落后的医学观念。

秦川说,对她而言,科普是一份责任,是一种将自己所学分享给更多人的举动。参与其中,她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促进自身对医学的思考,推动自身的提高和进步。

然而,科普工作的开展仍然任重而道远。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像秦川一样的科学家都是以义工的身份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进行科普的“义举”。在强大的工作压力和繁忙的工作下,科学家开展科普的时间与精力并不能保证。秦川说,在互联网时代,也需探索科普的新方式。而她更希望,普通老百姓能利用网络和书籍了解医学知识,进行“自我科普”。

“我们有自己的特色”

网上关于秦川的资料多半集中于她曾参与并组织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药物和疫苗研究队伍,被国家授予抗击非典英雄模范勋章。

其实,秦川利用比较医学、病原学、病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几乎每一种重大病原都进行过系统研究,在禽流感、甲型H1N1、H7N9等突发疫情中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尤其充分发挥了重大传染病实验动物研究平台的作用。除了教学与科研,她很多时间里都在为实验动物这门“小学科”奔走,她和少数同行们正试图让更多的人知道其重要性。

实验动物是“无名英雄”。医学科技创新性突破需要临床与基础的结合,其结合点就是实验动物或疾病模型,很多医学创新是通过实验动物作为“载体”来实现整体、系统性研究。

秦川说,实验动物科学是支撑学科,在默默无闻中为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的进步贡献了力量。自1980年起,我国开始发展标准化实验动物研究,陆续建立起专业机构和基本技术体系。

秦川忘不了上世纪90年代,出国看到国外实验动物研究时的震撼。虽然知道国外发展得很好,“但出去一看,光小白鼠就有3000多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用于不同的实验研究。”这反衬出当时我国实验动物研究的滞后。

大学毕业后做病理工作,秦川记得那时就一种小鼠。很多人做实验的时候会发现,实验结果和临床对不上。问题就出在实验动物身上,不同的受试物在不同动物身上反应都不一样,更别说用于人了。

“我们先是引进了30多种小鼠,开始告诉大家,动物是有品系的,做什么样的实验要用什么动物。”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拥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和分析技术,对生物医药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秦川告诉记者:“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在基因功能的分析认知方面,要更系统、更有针对性。”

2003年秦川担任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后,比较医学系也建立起来。“有苗不愁长。通过我们的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对我国医药产业以及食品产业的腾飞起到了支撑作用。”

在强大的工作压力和繁忙的工作下,科学家开展科普的时间与精力并不能保证。秦川说,在互联网时代,也需探索科普的新方式。而她更希望,普通老百姓能利用网络和书籍了解医学知识,进行“自我科普”。

推荐访问: 传染病 科学家 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