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专家点评:2014年发生在食品行业的那些事儿

专家点评:2014年发生在食品行业的那些事儿

时间:2022-05-04 11:55:03 浏览次数: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4年,食品安全呈现一种波澜起伏之态,虽有一系列的法规相继出台,但也出现了许多公众不愿意看到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在过去的一年依旧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从百度统计数据来看,“食品安全”作为搜索关键词的平均指数为1523,除了2014年春节之外,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一直居于高位。本刊记者日前从在京召开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了解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自2014年初起,也对每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转基因、福喜事件等12个词语成为了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词,受到了媒体、专家和公众的关注。本期特别报道,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2014发生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同时,也听听行业专家对事件的点评。

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相继出台

钟凯:好的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更重要的还是执行。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手段和制度等尚不能完全适应食品安全需要,法律责任偏轻、重典治乱威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去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为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规相继出台。2014年,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工作贯穿全年,截至记者发稿,二次修订草案稿还在征求意见中;另从去年4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标准发布;8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食糖》、《水产调味品》、《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等6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议通过……一系列法规标准的发布修订,使得重典治乱威慑力量不断加强,行业生产经营行为逐渐规范,最严安全监督机制日渐完善,这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护。随着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日臻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舌尖上的安全”将更有保障。

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指出:好的法规体系当然是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执行。他指出,以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通常不是因为没有法规标准,而是违法者无惧法律的约束,因此增加违法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食品安全有其自身规律,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伴随而来的小散乱、诚信缺失、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解决。一味加大投入和加大力度未必是一剂良药,提高监管的科学水平可能更为重要。今后的食品安全依然充满挑战,尤其是在社会综合治理的框架下必须通过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生态环境等各层面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食品安全目标。

“央视名嘴”与“打假斗士”的转基因争论

裘文杰:目前在中国,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裹上了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阴谋论的外衣,变得难以辨认。

2014年,崔永元和方舟子,一个央视名嘴,一个打假斗士,因“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吃”产生骂战长达半年之久,从通过微博的隔空拌嘴,发展到“问候”家长、扯出经济问题,直到走上法庭。在7月24日的庭审现场,方舟子索赔30余万元,而崔永元反诉索赔67万元,且均称对方“恶意诉讼”——这无疑给中国从未冷却的转基因争论火上浇油。中国在经历了毒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后,公众对食品安全异常敏感,面对转基因食品,“能不吃就不吃”成为多数人的信仰共识。而这,折射出的是国民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心理,在中国,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注的呼声一直很高。2014年12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关于食品贮存和运输、食用农产品市场流通、转基因食品标识等方面内容。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二审稿增加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标识。”

针对转基因的问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士裘文杰指出,国内争论最多的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本身是一个科学问题,根据国际主流科学界的观点,经过安全评估后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一样安全,但是目前在中国,这个问题被越来越多地裹上了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阴谋论的外衣,变得难以辨认。针对“挺转”及“反转”的辩论,他指出,辩论双方因为没能建立一定的共识,辩论往往流于低层次的纠缠,比如“反转”人士经常会拿一些已被证明虚假的事实——像“美国人不吃转基因”、“转基因玉米致癌”、“对虫子有害的东西人吃了也有害”、“转基因完全不能增产”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挺转”人士面对这些已经辟谣多次的流言会逐渐失去耐心。除安全性方面的争议外,转基因食品的标识、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等等话题,也是双方争议的热点。面对双方各执一词的纷乱局面,公众往往无所适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这般整体的民意反过来又影响到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比如我国早已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但是因为公众的疑虑及其它方面的因素,一直无法实现商业化种植。

《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出台

王伟民:怎样让法律更好的贯彻实施,落到实处,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201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在广泛征求行业、企业和部分消费者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据相关报道,在《工作方案》引导和支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兼并重组,有利于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引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促进现有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由优强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和自律能力。这对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自主品牌,增加有效供给,提升质量效益,提振消费者信心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对于《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行业内部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和意见,陕西省乳品安全生产协会秘书长王伟民就表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的主管部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不是工信部,那么,以工信部牵头制定实施《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其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值得关注;其次,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经营不善可能期望重组兼并,经营得力的企业相信并不愿意接手同行企业,是否真正愿意重组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最后,针对两家实力较强的企业,如按方案部署强强联合,其出发点是在什么呢?王伟民说:“估计企业只是看中国家支持兼并重组的300亿的资金,名义上采取一些行动罢了。”

沃尔玛过期肉事件

贾宁:一方面暴露了我们国家对于这些企业监管的疏漏,另一方面表明这些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014年8月初,一名在沃尔玛工作8年的资深员工找到媒体,曝光了其偷拍的食品加工内幕的视频画面。据这名员工介绍,为了“控制成本”,沃尔玛通过每天往油锅中加半桶油来逃避对过期油检测,“油最少是半个月、一个月以上才换,有时候甚至不换。员工在抄写厨房用油记录的时候,自己填上‘已经更换’。”同时,用于制作熟食的原材料也是使用超过7天保持期的家禽。8月6日,深圳媒体曝光沃尔玛深圳洪湖店使用过期油、过期肉制品事件后,监管部门开始介入调查。保留对于该起举报事件,监管部门表示,视频只记录了一个片段,并没有全部的制作过程,仅从目前提供的视频难以证实沃尔玛使用肉、油以及大米方面有违规行为。10月1日,负责调查的联合工作组公布调查结果,由于证据不足,无法认定沃尔玛使用过期肉制作熟食;未发现煎炸油不合格;但发现存在销售生虫大米,并已立案调查。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委主任贾宁对《食品安全导刊》记者表示,2014年所发生的沃尔玛过期肉、肯德基转基因豆浆粉、上海福喜事件等发生在大型跨国型企业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管最终调查结果如何,都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对于这些企业监管方面的疏漏。应该说,这些跨国企业的法务部门是十分严谨的,他们在到一个地区以及国家投资的时候,首先就是研究当地的法律,商人以逐利为最高目的,在针对一个地区进行投资的时候,他们制定的也往往是与当地法律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体系,目的就是要把成本降在最低。另外,很多跨国企业在内部管控方面也暴露出了严峻的问题。一方面要压缩成本,一方面要提高效益、还要获取利益最大化,针对每个独立的单一店面,如果有过期物料、报损物料等等,那么就要对该店面的经理以及职员进行处罚,这样某些单一店面的主管负责人以及员工,为了顾及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就有可能进行瞒报或者欺骗。

贾宁指出,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我们国内的零供关系问题比较突出,供货商对于卖场的话语权很低,卖场的话语权比较强势,很少顾及供货商的利益。在国外很多大型卖场,主要靠多卖商品来获取利益,但是我们国内目前很多的卖场是靠一些进店费、广告费、促销费、堆头费等等名目繁多的非正常营销费用来获得利益积累。有些供货商被这些费用“盘剥”的几乎没有利润,那么在不赚钱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的生存,这些供货商、店中店,就会做出一些铤而走险的违法行为。其实早在2006年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五部门就联合颁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但是有了办法,就必须落到实处,而且要有相关部门的监管才行。只有这样,零售商与供应商才能维持公平的交易秩序,严格贯彻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形成良性和谐、互惠互利的零供关系,最终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台湾地沟油事件

李立:台湾地方政府尽管竭尽所能出台措施稳定民心,但短时间内依旧难以抚慰民众的心灵创伤。

我国的地沟油风波余波未平,去年9月,台湾地区连续曝出部分企业使用“馊水油”、饲料油等非食用油脂生产食用油脂事件。有媒体跟踪调查发现,该事件由5个相对独立的事件构成,包括:强冠全统劣质猪油事件、强冠金宝运劣质猪油事件、正义劣质猪油事件、顶新劣质油事件、北海劣质猪油事件,共涉及问题油品近200种,下游产品上千种。台湾地区劣质油事件不仅加剧削弱了台湾当地民众对台湾食品安全的信心,还影响到了大陆、香港、澳门等地,甚至引起了周边国家和地区民众的恐慌。

针对台湾地沟油事件,中国检科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李立表示,纵观整个事件,先由台湾地区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曝光,接着网络媒体介入,网络平台根据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解读相关信息,持续跟进事件最新进展。大型门户网站的报道往往会引发微博网友的大量转发及评论,媒体爆出的一桩桩事件牵动着民众的心弦,并带来全民关于食品安全的大讨论,舆情随着事件进展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态势。

我国质检总局在获悉台湾地区曝出部分企业使用“馊水油”、饲料油等非食用油脂生产食用油脂情况后,立即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一是通过联络窗口与台方保持沟通,跟进事态进展;同时加强与香港、澳门、越南等地的沟通合作,商请其协助核查是否将相关问题油脂输往大陆的情况。二是发布风险警示通报,暂停问题企业产品进口,有效控制问题企业产品风险。三是组织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开展风险排查,要求进口商主动召回涉事产品,并将有关召回情况向地方政府和检验检疫部门报告

尽管劣质油事件几近烟消云散,台湾当局也竭尽所能出台一系列措施稳定民心、自我救赎,但这在短时间内难以重拾台湾民众对当地食品安全形势及政府监管有效性的信心,更难以恢复进口国家和地区对台湾地区食品市场的信心。纵观整个事件,反映出台湾食品安全治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地沟油事件透露政府的管理存在漏洞。一方面是台湾当局政府管理失灵,在制定相关法规时考虑不够严密细致,没有紧抓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落实,食品监管部门工作消极,危机处理多过危机预防,形式主义的官僚作风减弱其主动挖掘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监管不严。许多县市的政府部门监督不严,使规定成一纸空文。

这些缺陷,也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敲响警钟。由于“地沟油”来源多样,成分复杂,加工工艺和勾兑方式有差异等原因,导致“地沟油”中含有的成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地沟油”经过精炼后,各项理化指标也可以达到可食用标准,这是涉事事业冒险使用劣质原料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地沟油”的防范不能完全依赖检测方法,还应以现场监督检查为主,同时应加强废弃油脂的源头管理,并加强对食用植物油的监管。

要加强废弃油脂的源头管理,就要截断废弃油脂流入食品生产或消费环节的通路,真正落实并执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并尽早研究作为工业燃料用油的相关政策。还要开展进口食用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检查,了解出口国对食用油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架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检验监管措施和实验室资源配置等情况,并加强进境食用油的检查,特别是标注“非食用油”、“工业用油”、“精炼后可食用”的动植物油,应列为监查重点。

毒米线事件

贾宁:既要注重前期安全培训,更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米线是云南人最爱的美食之一,也是独具特色的云南小吃,声名远扬。然而,昆明市场对米线的巨大需求量和监管的乏力,导致小作坊大量出现,使得米线质量参差不齐。2014年3月,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西山分局、西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执法人员,前往碧鸡街道办事处长坡社区联排村突击检查米线生产作坊,查出含大量焦亚硫酸钠的有毒米线。被查出的不法生产作坊每天生产3吨不法米线,有些生产点甚至没有办理过任何证照,属于“黑作坊”。不法生产商为了扩大销量,谋取暴利,明目张胆地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了面粉增白剂、焦亚硫酸钠等添加剂,从而让生产出来的米线、卷粉等够筋道、更白净。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西山分局在对宁德省生产、销售的米线进行检验后,从中检出二氧化硫。资料显示,长期摄入或接触二氧化硫,除了有较容易患上慢性鼻炎,降低肺活量等危害外,还会提高癌症发病率。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鲜粮制品不得添加任何添加剂。

针对这起事件,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委主任贾宁对《食品安全导刊》说:食品安全监管的全方面覆盖以及严格梳理,对于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工作量确实是很大的,很多实例表明,往往是发生了大的问题,才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对于小的食品加工摊点,首先应该严格贯彻我们国家食品安全法的细则,前期在食品安全培训、使用非法添加物的后果以及所承担的违法犯罪的成本等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其次,应该发挥广大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对于发现有疑点、有问题的食品加工企业,要发动群众积极监督举报,让消费者学会分辨一些问题食品的特性,加强防范意识。另外,还应该加强市场抽检以及涉及食品方面的安全检测。

贾宁还指出,2014年发生在云南的毒米线的事情,反映出目前在国家立重典、出重拳、高压态势下的打击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形势下,还有一些人在顶风作案。暴露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严峻局面,相关监管工作绝对不能有丝毫松懈。另外,我国很多的传统食品、民族食品很大一部分的生产还是传统手工作坊,家庭生产模式,将其全部淘汰或者转型成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模式,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加强对这些小作坊、小加工企业、零售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是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以及如何执法监督的一个考验。

后记:回顾去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国家一方面在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法规标准,旨在重典治乱;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重在执行。不过,据相关统计,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有近5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达3万多家,企业规模如此之大,单靠政府的监督管理肯定是不够的。食品行业是良心产业,由于涉及到消费者的切身安全,更需要食品生产及流通企业有颗“道德之心”,食品企业应对食品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自律,确保食品产品的安全。另外,还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扩大社会的监督职能,让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无遁形之所。

推荐访问: 事儿 食品行业 点评 发生在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