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时间:2022-05-02 13:25:03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架起在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入手,以便高校辅导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新形势;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高

大学生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大主要群体,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界关于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大学生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他们对高等教育也寄予了越来越大的期望,期望高等教育能够带给他们改变命运的魔力。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才”兼备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当今这个社会,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最重要素质之一,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学生通过了解自我的动机,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培养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简单的总结学生类型如下:

一、目标明确型

这类学生明显的特征是:从刚刚入校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或者考研,或者出国,他们在大学学习阶段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动力十足。在适应大学生活上,这类同学的迷茫期较短,或者没有。这类同学往往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浮躁的环境中依然能够静下心来刻苦钻研。这些同学往往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由于长期学习上的压力,他们在人格上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有的不善于和同学老师交流,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太差。当然不否定它们之中也有一批在各方面都很突出的人。针对这类学生应该让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丰富的校园活动,不断的学习锻炼沟通能力,为人处世能力,也可以委任适当的校学生干部工作,让他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重充分的锻炼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为了就业型

大部分同学属于这一类型。尤其是来自于中等家庭或者农村的学生,在家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们的唯一选择是就业。这些学生在学业上成绩中等,在各类活动中积极表现,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些同学大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或者兼职,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缓解经济状况。他们的生活态度比较热情,学习情绪高涨,可以不断的鼓励和委任一些重要的任务,想必在他出色的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的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

三、无方向型

这类同学对于自己的将来没有打算,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对人生没有任何规划。对于此类学生,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劝导都无济于事,他们正天出入于网吧和超市,偶尔谈点不负责任的恋爱。首先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找到人生的一个大的方向和目标,没有目标就像是海上的行船没有方向一样,永远找不到目的地还可能误入歧途。其次是鼓励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能更加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四、心理扭曲型

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每年持续上升的校园事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一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以后,无法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渐渐的失去自我,心里越来越偏执,有的退学,校园暴力等等可怕事件。国家三令五申的强调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高校务必做好学生工作。可是,要达到这一要求谈何容易!

在这种状态下压力,责备和忽视对于这类学生都不适用,甚至可能成为发生事件的催化剂。对于每一位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你怎么样才能了解他?在大学校园这个大家庭中,你必须和他成为朋友,投其所好,尽所能的找到共同的话题,只有打开他的心门你才能成为他的朋友。从而了解他的心里动态,才能拥有一个真正开导他,促进他进步和改变的机会。

那么,在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我的几点体会如下:

1.创建“互爱”的人际关系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径,同时应加以恰当的引导。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由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之中。所以在大学中创建一个互爱的人际关系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同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径,同时应加以恰当的引导更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人际关系是决定心理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大学校园内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单纯,所以也可以对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辅导老师是学生群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信赖与否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就要从不断的接触和不断的沟通开始。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从而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要让学生感受到导师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学生时刻感受着你的温暖,心理距离逐渐缩短,从而能为更好的创造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做好准备,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也随之消除,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况的决定性因素。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最重要的是同学之间的心理沟通和培养共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默契,相互之间要以诚相待,以宽容相待,并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学生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相同的个体,在家庭富裕条件,父母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有孑然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心理素质在本质上的区别。然而在这方面,社会教育的用武之地就显现出他的微不足道,只有多与其家庭方面沟通,从中调节问题,调动学生的情绪。

2.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锻炼,并体验情感

学生在活动中的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因此,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活动中去锻炼。困难和挫折好像是学生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条条拦路河,作为班主任不应该背着学生涉水而过,而应该设法提供舟楫,让他们自己走过去。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沉着,面对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的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记得在今年的校运动会上,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赛场上的运动员奋力拼搏,校道上的啦啦队热情加油,可总分排名竟是年级的尾巴,听到这个消息,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沮丧着脸。看到这种情景,我既高兴,又为他们感到难过,高兴的是说明每个同学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此,我首先让全班同学找出这次失利的原因,然后商量对策,最后对他们说,只要尽力了就行了,今后继续努力。这时,全班同学又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3.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等,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

在班上,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连心、心里话、小小心理辅导员等活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心理角度去寻找“打开心灵锁”的钥匙。作为班主任,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来了解并疏导学生:

一是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即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掌握学生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某种疾病上课精力不足,作为班主任应该观察到,及时地给予关心、体贴,并组织班集体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作为班主任,只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及时给学生进行疏导。

二是谈话法。通过亲自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根据需要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组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例如有一次,班上有两个女孩因一点小事而互相争吵谁也不理谁。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对两个孩子讲一番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体谅的道理,而是先让一个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他们面对面地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时候,两个孩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表情也越来越不好意思。最后两个孩子都对我说:“老师,我们俩都有错,现在我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三是上好心理健康辅导的班会课。实践证明,针对班集体中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利用班会课来医“心”、育“心”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上课时,我首先做到目标明确,围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健全人格的总目标,确立了一系列的子目标,如: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的提高。其次做到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围绕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设计一系列的课题,例如: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如何正确地面对父母的责备等等。再次,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有效性,我常常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育内容的需要恰当的运用讨论法、认知法、活动操作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以及行为训练法。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轻松、愉快、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正确地认识自我表,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安东尼·罗宾说:“昨天的辉煌并不能证明今天的价值,明天的灿烂也无法减轻今天的痛苦。一味沉浸在昨天影子中的人,未来必定不会属于他们;而把全部幸福和希望都寄托在明天的人,明天将永远只能是明天。”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唐荣安.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建构[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2]李景山,张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健康心理导控[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2000(04).

[3]解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1(01).

[4]赵绛波,丁大伟,崔伟.论体育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3(12).

作者简介:马路,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辅导员。

推荐访问: 心理品质 学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