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分析蒯因之互相替换性的合理性

分析蒯因之互相替换性的合理性

时间:2022-04-13 08:36:04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蒯因在其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针对逻辑经验论之分析陈述和还原论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本文将继续针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分析,然而,整体论与还原论并不存在着熟优熟劣之分。而是,日常生活的经验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适合用整体论去了解,而数学逻辑之经验法则乃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系统,因此,若企图将两者混为一谈,则很容易出现格格不入的情况。因此,我们只需保持各系统的独立性即可。

【关 键 词】分析陈述 互相替换性 整体论 还原论

蒯因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的第一个教条提到了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而蒯因批判的重心则放在分析命题的标准。第二教条是还原论,即关于事实命题的意义可以还原为记录直接经验的语句。他批判的观点在于,关于事实的命题是关于周围世界认识的一部分,并不只与个别的直接经验发生联系,单个的经验不能起检验作用。强调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现代经验论所受到的两个教条即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其实都是没有根据的。本文将针对蒯因主要的具体观点加以论述,并同时主张了他的“没有教条的经验论”,即整体论和还原论其实只是属于它各自适合的系统领域,但并没有熟优熟劣之差别。

首先,蒯因提到了定义的问题,蒯因认为“定义”是词典编纂人对观察到的同义性的报导,当然不能作为同义性的根据(Quine,1987)。在他看来,任何依赖经验的分析陈述都不能拿来作为另一个单词的解释。他在这里,举了“单身汉”的解释就是“未婚的男子”作为例子,并且先忽略了英文的单身汉(bachelor)还可以有“学士”的解释。蒯因认为词典编纂人基本上也是按照既有的经验,把一句话作为另一句话的解释。除了这两个单词无法在一切语境中互相替换之外,事实上,若依照现今的经验法则,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见解。基本上,“单身汉”除了有未婚的男子的意思之外,根据现今社会,它还可以包括离过婚的男子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单身汉强调目前是单身的一种情况。而另一方面,“未婚的男子”根据普遍经验是专指尚未结过婚的男子,但并不表示没有交往的对象,他有可能已准备要结婚了。我们可以向一位“单身汉”介绍对象,对若我们向一位“未婚的男子”介绍对象时,他很有可能会说,我已经有对象了。所以,当我们说单身汉就是未婚的男子时,我们其实并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理解,反之亦然,因为这样的说法就太过武断了,再者,解释词还有可能与原被定义词完全相反。原因在于每个定义都不是只有一种解释,而是一群解释的集合体,二个集合体只有一个项目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说这二个集合体是等同的。用数学式来表示,即,x={a,b}; y={a,c},这时我们知道x<>y。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非常灵活的,它就像是一种有机体一样,会一直与时俱进的,而不会一直维持在一种稳定的状态的。所以,我们不能很武断地把单身汉就定义成是未婚的男子,这样的理解就太狭隘了,因为,这个被定义词本身还有其他含义。基本上,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本身就会变动的东西去定义另一个也是会变动的东西。虽然,我们不能去定义某一个词就是什么,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某一个词的理解,因为,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经验法则,去了解其主要的意思是什么,接着再慢慢理解其他的意思是什么。换言之,由于语言本身的可变性,造成其不可定义情况。

其次,蒯因谈到了互相替性的问题,一般我们在逻辑和数学世界中所应用的定律,是很难在现实世界的日常语言中所实践的,因为那些已经被公认的定律很容易就会被证伪。例如,在逻辑世界中的互相替换性定律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If a=c and b=c, then a=b. 可是,如果把这个定律拿来现实世界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张三是男生,而且李四是男生,那么张三就是李四。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推论很明显的是错的。又例如,If a=b and a=c, then b=c. 可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知道紐约是个不夜城,而且纽约又叫大苹果,所以不夜城就是大苹果,这个推论很明显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再者,因为只要从自然语言逻辑的角度断定A→B和B→C为真,则A→C完全可仅从经典逻辑的角度来得出,而在经典逻辑里已证明传递原则有效。可是,在现实世界中,美国的别称为山姆大叔,而山姆大叔是位男性,那么根据传递原则得出,美国是位男性,这个推论既荒谬且亳无意义的。

从反向推论来看,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例如在现实世的日常语言中,晨星就是金星,而且暮星也是金星,所以若依照逻辑的定律来看,可以得出晨星=暮星,但这种推论的结果就像是说,上弦月=下弦月一样令人感到莫名其妙。虽然后来经过证实,晨星和暮星指的是同一颗行星,但各自的字面含义却大不相同,毕竟晨星是白天看到的星,而暮星却是傍晚看到的星。

弗雷格主张,和一个名称相联系的,不尽有被命名的对象,还有名称表达的含义。例如,飞马就是属于有含义但在现实世界中没有指称。而晨星和暮星都是具有相同的指称但含义不同。因此,名称的指称和名称的含义应该区别开来。但是,所谓的指称的含义与含意却又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大不相同,例如,张三知道李白是谁,但是张三不知道诗仙是谁,而事实上诗仙就是李白,所以若根据同义词替换原则,就会变成,张三不知道李白是谁。这个在逻辑的世界看起来是很荒谬的事情,但这在现实世界中却是司空见惯的。张三可以知道李白是谁,同时又不知道诗仙是谁。再者,当一位台湾同学邀请一位大陆同学一起去打桌球时,大陆同学将不知道原来在台湾说打桌球其实就是打乒乓球的意思,而大陆的桌球却又是另有所指。又例如,古时候说,“道貌岸然”,是指满腹学识,满腔正义,道风仙骨,思绪接千载,胸中有丘壑,不怒而自威,岸然风采照千古,其意思就是“庄重、威严的样子”。但到了现代,“道貌岸然”却成了假装正经、表里不一的代名词了。诸如此类,实在不胜枚举。

其实,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的思维就是一套特有的逻辑,甚至有时候人们还会凭空想象出许多东西出来,而这些东西自然只属于知道的人,因此每个人之间的思维逻辑基本上在还没有经过彼此交流之前是互不相容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些奇怪现象,大家争论了半天,到最后发现是同一件事。或者是两方一开始都以为相同的东西,后来才发现彼此所想的根本大不相同。然而,在经典逻辑的世界里,所有的规则、符号,都是事先规范好的并且不存在着指称与含义不同的问题,而且就只有一套逻辑,也没有不兼容的问题。

最后,蒯因提到了证实说和还原论,证实说认为,一个陈述的意义就是在经验上证实它或证伪它的方法,也就是当且尽当,陈述句在经验验证或否证的方法上是同样的,它们才是同义的(Quine,1987)。证实说和还原论实际上是把整个科学分解为一个孤立的陈述,又把陈述还原为关于直接经验的报导来考察其经验意义的。但蒯因指出,这种还原论或证实论是根本错误的,因为我们关于外界的陈述不是个别的,而是仅仅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感觉经验的法庭的。蒯因认为,我们所谓的知识或信念的整体,从地理和历史的最偶然的事件到原子物理学甚至纯数学和逻辑的最深刻的规律,是一个人工的织造物,它们只是沿着边缘同经验紧密接触,而具有经验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Quine, 1987)。

虽然,支持整体论的蒯因承认没有任何的陈述是免受修改的,但这并不表示与分析陈述拥有相同的概念。因为整体论的目标就是要追求整体的合理性为前提的,并不以维持局部合理而为满足,然而,分析陈述知其要求符合全部合理性为不可能,而只要求能符合部分合理性为前提。所以,这两者在本质立场上是有区别的。再者,还原论的主张是化繁为简,企图以最基本的结构来解释一个复杂的现象,至于无法解释的部分,就搁置不理。在2007年英国的戴维斯(Paul Davies)所写的《上帝与新物理学》一书中所提到的,在过去的三个世纪以来,西方科学思想的主要倾向是还原论。的确,“分析”这个词在最广泛的范围中被使用,这种情况也很清楚,科学家习惯上是直接地把一个问题拿来进行分解,然后再解决它的。然而,根据研究显示并非了解了所有的部分后,就能理解整体的概念,特别是在有机体的世界中更是如此,整体是大于部分的总和的。因此,我们知道,有些问题它们在性质上是“综合的”或“整体的”,而只能通过综合才能解决。当我们知道约翰是个单身汉时,其实我们并不只是要知道他是个未婚的男子,更重要的是我们想知道约翰是否离过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尽可能地掌握整体,而不以得到部分为满足。

事实上,还原论与整体论乃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所各自适合的逻辑系统,它们彼此并不存在着熟优熟劣之区分。还原论确实为现代科学作出了许多具体的贡献,然而,我们也知道自然界是不可以被彻底还原的。尤其是当牵涉到人类生活与社会文化时的命题时,就比较适合用整体论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虽然,我们的科学已经可以将人类的脑部活动,还原到局部电位的变化,但我们仍然无法了解心智的思考模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之中,我们很难透过分析来得出一个单词的正确答案,因为人类的经验是一种会随着时间不断进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所以,就很难完整的去掌握它,只能透过整体的理解去把握。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已阐明,企图用数学逻辑去了解有机体的整体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然而这是在數学逻辑的系统中所无法理解的事,因为在数学逻辑中,一个命题符合什么条件就会得到什么结果,这是完全毋庸置疑的,而且这个结果并不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可以说是一个静态的系统。

简而言之,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语言自有其逻辑系统,基本上是无法完全用分析或还原论等科学方法去掌握的,而数学逻辑系统又有其独立的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它们所主导的领域,此时若要应用其中的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上时,就会出现许多格格不入的情况。这是理所当然会发生的情况,而事实上我们只需要保持各自系统的独立性就可以了,就像蒯因所说的,全部的科学,例如,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等,都是不能完全被经验所决定的,只有符合方便性、简单性和实用性即可(Quine, 1987)。

参考文献:

[1]蒯因著,江天骥等译.从逻辑的观点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洪谦著.逻辑经验主义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孙思著.一个自然主义者的非自然的批判-论蒯因批判分析-综合陈述区分的合理性[J].自然辩证法通讯第三期,2011:14-20.

[4]丹治信春著.张明国等译,蒯因:整体论哲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 合理性 替换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