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天、地、人”的权衡与平衡

“天、地、人”的权衡与平衡

时间:2022-04-10 10:27:15 浏览次数:

摘 要:对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史与规划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根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文化和实践形塑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还提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存在“天、地、人”三元制衡,分别以此为框架形成“以天为本”、“以地为本”、“以人为本”的并进的三条思想主线。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思想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以“王权”为中心,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三是对自然的崇拜;而此三特征则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元制衡与演化的不同结果。最后提出“回归本土”将是当下城乡规划应对城市发展危机的一条可选道路。

关键词:天;地;人;三元制衡;城市规划思想;本土化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idea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ity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ideas have been rooted in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he core of the ancient city planning idea is to balance "Heaven, Earth and Human".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ancient city planning idea is "Heaven-oriented"," Earth-oriented" and "Human-oriented". Chinese urban planning ideas have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is the "royality" as the center. The second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third is the worship of nature. "Heaven", "Earth" and "Human" are the three main idea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ity planning. Finally, the paper argues that "localization" is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crisis of the city.

Key words:heaven; earth; human; balance; urban planning ideas; loc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03-08(7)

1   引言

当下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于计划经济时期从原苏联移植,经改革开放后吸收欧美规划经验而演化形成,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同为“摸着石头过河”的产物,但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现却备受质疑(陈锋,2004;闫小培,等,2008),其中规划思想缺失所导致的规划“工具化”或“功利化”最受争议。此外,因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欧美规划理论并未能满足中国本土规划实践的要求(王兴平,2006),中国城市未能摆脱工业化伴随环境污染的“发展悖论”,在此城市发展危机之下,规划界应及早寻求新的发展道路。究其根源,中国城市规划体系决定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同时规划思想的缺失亦加剧了城市的发展问题。对城市规划思想而言,当前最大的困境是本土化进程缓慢,且因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了“断层”,历史传承受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下规划的混乱。城乡规划学的学科思想与理论被认为是学科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沈清基,2012),在引进、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中国城乡规划界还须从本土历史实践中实现继承和发展。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历史悠久,贺业钜先生就此曾提出“华夏城市规划体系”一说(贺业钜,1996),而当下中国城市规划将迎来思想和理论本土化的浪潮,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提取关于规划实践的思想精华,避免重复西方城市化走过的曲折道路。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建构本土规划思想体系对中国城市规划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库恩对学科“范式”的定义中提出,现代学科“范式”应包括“学科成就”、“学术共同体”和“学科问题”三者(库恩,2003),从学科范式来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已具现代学科雏形。中国古代规划与城市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可供操作的城市建设制度(文超祥,等,2002),其参与者从王朝官员、文化大儒到匠人、术士形成自上而下完整多元的参与体系,古代城市规划最主要的难题是使城市满足“天、地、人”的三元平衡。

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研究上,贺业钜先生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一书提出了“华夏城市规划体系”,对古代规划史作了详尽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城市规划思想自古代城镇形成到清朝末年的上千年间自成体系、一脉相承,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核心是“天、地、人”的三元制衡,基本框架则是“以天为本”、“以地为本”和“以人为本”。其中,“天、地、人”的提出源于《易经》,《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春秋繁露》中亦说“三者(天地人)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可见“天、地、人”是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的三个主体,正是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和实践中始终存在“天、地、人”的三元制衡和演化,才衍生出了古代中国丰富多样的规划形态。

2   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思想

2.1   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

中国城市的演进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中国最早的城市是从原始聚落向综合中心功能聚落(如城邑、都邑)演化而来(武廷海,2001)。在仰韶文化时期,聚落已有了合理的布局,可适应氏族的集体生活,具备防御其他部落进攻的功能(吴松弟,1998),部分大型聚落还具有原始王陵和祖庙性质的崇祖中心(田广林,2004)。从中国城市的起源上可知,适应集体生活、具有防御功能和祭祀功能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基础,早期聚落建设的实践对中国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奠定了“天”、“地”、“人”三者的基本关系。

推荐访问: 权衡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