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邂逅美术电影

邂逅美术电影

时间:2022-04-08 10:26:44 浏览次数:

动画片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英国移民布雷克顿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登陆上海,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作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脱颖而出。

动画片风趣幽默、直观易懂,给人们带来欢笑之余,也让人们从中领悟真善美的道理。这次让我们从台前走到幕后,去领略一下动画片的魅力所在。

我们知道,人眼在看到的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之久。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0.1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个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就形成视觉残留现象。当许多帧静止的画面,以一定的速度(如每秒16张)连续播放时,人眼因视觉残留产生错觉,就会以为画面是活动的,动画片制作正是利用了人眼的这一特点。而为了得到活动的画面,每个画面之间都会有些细微的改变。所以,动画片需要通过大量密集和极富耐心的劳动产生,就算在电脑动画科技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的现在也是如此。

从1928年开始,世人皆知的Walt Disney逐渐把动画片推向了巅峰。直到如今,他创办的迪斯尼公司还在为全世界的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动画片。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凭借鲜明的民族风格赢得“中国学派”的美名,成为世界动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美术电影发展史

1946~1956年,动画片题材多以童话故事为主,风格民族化,并逐渐由黑白片转向彩色片。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

1957~1965年,中国的不少动画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中国动画人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生产出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成功拍摄了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并拍摄了具有华夏风范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76~1989年,中国美术电影的另一个繁荣时期,除了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更加丰富,制作了如《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历险记》、 《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一系列精彩的电视动画片。

1990年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走上有别于传统的道路。电脑技术的运用,使动画片的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了飞跃。进入21世纪,电脑动画和网络媒体动画也在迅速发展,各种动漫网站十分活跃,尤其Flash动画,已在青少年朋友和动画爱好者中流行起来。

走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想一睹动画银幕后的秘密吗?想知道动画片是如何制作的吗?想为熟悉的动画人物配音吗?本刊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为您开启美术电影之旅的大门。具体活动,欢迎有兴趣参加的师生朋友致电《中学科技》编辑部联系,电话:021-64704240。

目前,中国动画片的主要生产部门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中心动画片部、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北京电视台青少年中心的动画片部等。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为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动画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传统动画片,借鉴的是中国古代寺观壁画;《渔童》、《猪八戒吃西瓜》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骄傲的将军》、《医生与皇帝》,将京剧脸谱赋予角色。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本土化,像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时而钻出地面、爱管闲事的土地爷,穿着红肚兜、脚蹬风火轮、可以变成三头六臂的白胖童子哪吒,手持如意金箍棒、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植根于中国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动画形象,全然土生土长,又风靡全球。

推荐访问: 邂逅 美术 电影